海城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09-07-27 10:33来源:作者:管理员 点击:

    --2008年12月23日在海城市第七届人民

    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代市长项世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8年工作回顾

    今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第一年,也是我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经济社会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下,我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一手抓空间,一手抓项目;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民生;一手抓城市,一手抓农村,全面优化产业结构,深度破解疑难问题,全市经济社会实现了稳步快速发展。预计年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10.4亿元,同比增长18%;地区财政收入实现33亿元,同比增长31.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4亿元,同比增长39.3%;税收实现24.2亿元,同比增长27.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7亿元,同比增长3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5.4亿元,同比增长29%;实际利用外资9000万美元,同比增长11.5%;出口创汇3.8亿美元,同比增长18.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02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7655元,同比分别增长17.2%和18.5%。

    产业布局实现突破。坚持产业集群化和企业园区化,着力推进行政区划向经济区划转变,规划了东、南、西、北、中五大经济区,建设了矿产品精深加工、冶金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纺织服装和鞍营线、腾南线设施农业产业带、农业高新区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和产业带,启动了土地修编、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实质性工作,将安全生产、环保、信访稳定等社会管理重心下移到经济区,形成新的发展格局。

    项目推进成果显著。坚持以项目促调整,促升级,全市“四个一批”项目达到596个,开复工项目270个,开复工率100%,其中竣工投产项目91个,实际完成投资68.9亿元。推进了鸿尊达童子鸡屠宰、三星育苗组培、三合畜牧养殖等一批重点农业项目,全市新增设施农业面积6.5万亩,农业增加值实现32.2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6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16.7%、10.2%和10%。后英集团大屯钢铁工业园和海城开发区菱镁高科技产业园、华源风力发电设备等一批投资超亿元项目建成或投产,香港恒江无缝钢管和钢铁物流、诚信集团有色金属精炼、中兴集团精制轧辊等一批超亿元项目开工建设,大唐国际热电联产、中国镁业金属镁、深圳光电产业园、龙岩畅丰汽车半轴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海城。全市新增规模企业8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实现114亿元,同比增长25%。总投资6亿元的西柳市场商贸城项目正式落户,南台箱包、中小蔬菜批发和马风南果梨市场成功启动,弘际酒店、万和商城等项目主体竣工,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5.4亿元,同比增长29%。

    城乡建设快速发展。改造国省干线和县级公路115公里,新修村通油路50.8公里,新立大桥竣工通车。完成了海城河第二道橡胶坝建设工程,开工建设了第三道橡胶坝;改造了厝石山公园正门;实施了荒岭、陶瓷二厂周边等城市棚户区改造,经济适用房竣工进户,碧桂园滨河房地产开发项目开工建设。规划了20平方公里的城市新区,启动了新区房地产开发,挂牌出让净地18.9万平方米。实施腾鳌和牛庄老城拆迁改造,累计动迁居民2007户,可腾出净地77万平方米。

    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实施了土地、建筑、矿业权、河砂、食品农资“五大市场专项整治”,开展了安全生产和消防隐患、道路交通、违章建筑和违法用地、“三线四口”公路环境、信访稳定案件整治“五大专项行动”。成立了土地储备交易中心、矿业权交易中心和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矿业公司,建立了国有土地出让招拍挂,矿业权集中交易,国有资产公开处置,建设项目开工许可证、销售许可证和房产证市规划委员会集中审批,河砂开采权公开拍卖等市场新规则。累计查处违法用地和违建案件172起,拆扒违章建筑2.2万平方米。排查整改各类安全消防隐患3000余处,封停企业206家,全市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查处各类交通违章车辆1125台,全市交通事故同比下降15.38%。“三线四口”公路环境整治初见成效。建设了感王和腾鳌污水处理厂,实施了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海城河、五道河退出省河流污染“红色警戒线”。围绕“平安奥运”,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市刑事案件发案率明显下降;信访“三大战役”、重信重访专项治理成果显著,妥善处理了“蚁力神”、“东华蚂蚁”、“万里大造林”、安村涉地上访等一批突出信访问题,全市信访工作步入省先进行列。

    民生和社会事业扎实推进。累计申报专利52项,推广科技成果15项。顺利通过省“双高普九”达标验收,整合农村小学14所,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实现全覆盖。完成养老保险扩面1.6万人,医疗保险扩面6000人;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2万人;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比例,累计为农民报销医药费6000余万元,农民参合率达到93.14%;提高低保人群救助标准,大病得到有效救助;为贫困户建房466座,完成13所敬老院改扩建。启动了海城市零工劳动力市场,实名制就业897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完成了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开工建设了海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新建农家书屋63个、镇级综合文化站6个、农村健身广场130处,圆满完成海城高跷出席奥运演出任务。新建农村垃圾点1300个、垃圾处理场100个、卫生厕所1200个,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60%。圆满完成四川震后防疫支援任务,全市累计向灾区捐款3000余万元。我市荣获省“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市政府承诺为群众办的十件实事基本完成。妇女儿童、人民武装、广播电视、民族宗教、计生、档案、旅游等各项事业都得到同步协调发展。

    自身建设全面加强。自觉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市人大代表议案和市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复。实施行政资源整合,调整优化近20个政府部门职能。实施政府精细化管理,制定出台了政府投融资项目管理办法、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新制度;推进了政府部门下属单位转岗就业;调整完善了镇区和部门考核体系。落实“保姆式”服务,在城乡建设项目管理上推行了“一会制”和“一费制”。加大对企业扶持力度,帮助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启动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政府贴息工作,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强化行政监察,整顿政风行风,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即将过去的一年,我市经济和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发展。这是市委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市政府领导班子承前启后、改革创新,各部门克难奋进、锐意进取的结果,更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真抓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一年来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驻海部队官兵,垂管单位,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境内外投资者及所有关心、支持海城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当前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产业结构仍不尽合理,经济整体抗风险能力还不强;政府精细化管理不够,资源变资本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市镇财力仍然较弱,在发展和民生方面还有很多欠账,部分群众生活还有困难;个别部门和工作人员还有执法越位、管理缺位和服务不到位现象,企业和群众还有意见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9年工作安排

    2009年,对于我市来讲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一年。按照市委七届十次全委会议精神,明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强市富民”为目标,主动抓住国家拉动内需的重大机遇,牢固树立税源经济、体验经济和民本思想“三种理念”,着力推进行政区划向经济区划、海城投资向投资海城、敢为人先向善为人先、资源向资本“四个转变”,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调整结构,整合资源,扩大投入,促进增长,改善民生,和谐发展,扎实推进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新跨越。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02亿元,同比增长15%;地区财政收入实现39.6亿元,同比增长2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6.1亿元,同比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2亿元,同比增长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7.8亿元,同比增长1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17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8803元,同比分别增长15%。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求解八个命题:

    (一)做强经济板块,打造县域发展新优势

    加快“一带、三区、八园”建设,深度推进行政区划向经济区划转变,整合各镇区优势资源,实施以北、中、南三个经济区为主体,以东、西两个经济区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城市发展战略,加速鞍海经济带隆起。通过“居民动迁、农民移迁和企业谈迁”,全力推进“工业进园区、商业进镇区、居民进小区、农业进设施区”,使经济区成为海城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五个经济区“四个一批”规模以上开复工项目总数必保300个以上,其中竣工项目80个以上,新增规模工业企业80家以上。

    东部经济区主要发展矿产品、钢铁、有色金属、商品混凝土等产业集群。在海城开发区规划建设20平方公里的菱镁滑石精深加工产业区,完成起步区2平方公里基础设施配套和龙头项目招引。重点推进投资10亿美元的中国镁业金属镁、投资5亿元的后英集团玻镁板、投资3亿元的中国稀土碱性耐火材料等项目开工建设,力争投资8亿元的诚信集团有色金属精炼、投资3亿元的毛祁水泥厂水泥熟料、投资2亿元的中兴集团精制轧辊、投资1.6亿元的华宇集团铸件等项目竣工投产。全年规模以上开复工项目要达到70个以上,其中竣工投产20个以上。

    南部经济区主要发展商贸物流、纺织印染、装备制造、光电科技和矿产品精深加工五大产业集群。一是规划建设总占地28平方公里的矿产品精深加工、光电科技、板材深加工、商贸物流、纺织服装等8个专业园区。二是做好空间整理和基础设施配套,通过“三迁”整理净地3平方公里。建设海城开发区和感王两个66千伏变电所、年供气10亿立方米的中石油天然气门站及管网铺设,完成感王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和城市污水处理二期工程,建成开发区世纪大道和黑龙江路等15条骨干路网,大规模实施开发区工业园区绿化亮化等环境建设工程。三是着力推进投资56亿元的大唐国际热电联产一期、投资14亿元的新城滨河景观地产、投资6亿元的西柳市场商贸城、投资5亿元的深圳光电产业园、投资5000万美元的波兰洛普济公司镁制品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实现菱镁高科技产业园一期工程竣工达产、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全年规模以上开复工项目要达到70个以上,其中竣工投产20个以上。

    西部经济区主要发展港口经济、石油机械制造和历史文化旅游产业。一是规划占地80万平方米的西四北海港口经济区,做好港口及仓储物流区和保税仓库等配套工程的可研立项。二是规划建设占地4平方公里的石油机械工业园,以西四石油机械为龙头,重点推进德泰公司中日合作大型矿石螺旋粉碎机项目签约落户,开工建设西四石油机械大型车载钻机和德泰公司后续热处理项目,年内石油机械工业园产值要达到10亿元;三是加快推进牛庄古商道改造,整理商业和房地产开发用地30万平方米,全面启动历史文化古迹恢复工程,培育历史文化特色旅游产业。全年规模以上开复工项目要达到40个以上,其中竣工投产10个左右。

    北部经济区主要发展冶金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现代生产物流等产业集群。一是调整空间布局,工业重点是“三区”,规划建设占地36平方公里的东、中、西三大工业区。农业重点是“一区两带”,即建设占地10万亩的鞍羊线、鞍营线设施农业产业带和占地3平方公里的耿庄农业高新区。第三产业重点是“五片一城”,主要是以腾鳌老城改造为重点,发展五片房地产,规划建设占地3平方公里的温泉健康产业城。二是规划建设腾耿路,完成腾鳌500千伏变电所及3座66千伏变电所扩容改造、腾鳌污水处理厂等工程。三是推进香港恒江集团无缝钢管和钢铁物流、峰驰50万吨冷轧薄板、后英大屯钢铁工业园二期等项目竣工投产。全年规模以上开复工项目要达到70个以上,其中竣工投产20个以上。

    中部经济区主要发展现代生产、生活物流和房地产业。一是完成城市新区规划,加快老城区教育医疗、机关事业单位、工业企业和新批房地产开发指标等生产生活要素向新区集聚。二是加快建设新区,完善提高老城。新区重点是高标准实施海城河铁路桥下游到高速公路跨河桥之间河道及沿河两岸的综合改造,建成第三道橡胶坝,新建一座跨河桥,在海城河北岸规划建设一岛、一湖。老城主要是启动改造“两山、一街、一站、一中心”,“两山”即启动厝石山和玉皇山周边拆迁改造,打造城市公园;“一街”是老城“井”字商业街改造,打造城市黄金商业走廊;“一站”是争取改造海城火车站,改善城市窗口形象;“一中心”是开工建设永安路北部集中供热中心。加强市容、交通和小区物业管理,优化城市环境。三是通过“三迁”,整理土地2.4平方公里,重点推进广东碧桂园、市政府周边、响堂荒岭等地块房地产开发,建设响堂汽贸城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在南台高速公路出口规划建设50万平方米南台箱包加工产业园。全年规模以上开复工项目要达到60个以上,其中竣工投产10个以上。

    此外,逐步统筹中部和南部经济区地域和资源优势,最终形成以矿产品深加工为主,以光电科技、板材深加工、传统和现代服务业、房地产开发为依托的中南部大经济区格局。

    (二)推进招商引资,构筑对外开放新格局

    加速海城投资向投资海城转变。外资调入要实现1亿美元,同比增长11%;出口创汇实现4亿美元,同比增长5.3%。

    转变招商引资方式。加大对现有企业的扶持和培育力度。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特别是矿产品初加工企业招商引资的主体作用,加强对国内外下游深加工知名企业的招商,完善和拉长产业链条。重点做好镁砂、滑石粉体下游深加工龙头企业的招引,力争有10家以上企业落户海城。瞄准南方产业整体转移的新动向,力争年内引进1-2个产业集群落户海城。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项目,扩大投资,加快发展。

    调动镇区招商引资积极性。制定完善全市统一的招商引资政策。在海城和腾鳌两个开发区分别规划建设20平方公里的全市工业公共园区,基础设施由市财政配套,实行完全“飞地”经济政策,项目在公共园区建成投产后形成的税费收入全部返给“飞出地”镇区。全市新上项目入园率要达到75%。

    提高对外开放质量。深度推进招商选资,紧密围绕经济区产业布局和断档空位,加快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财税贡献多的重大项目,重点做好国内外知名房地产、商业和旅游项目的招商,加快我市产业结构提档升级。加大出口企业服务和支持力度,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三)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增收富民新产业

    在确保粮食安全基础上,运用工业化、市场化思维,加速推进现代农业,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新农村建设。

    推进生产设施化。投资3000万元,重点做好鞍羊线、鞍营线设施农业产业带开发。投资5000万元,抓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区建设,年内完成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生姜、大蒜种植基地面积分别达到5000亩。投资3200万元,实施“引水上山”工程,解决4万亩果树灌溉问题。年内全市新增设施农业6万亩。

    推进经营产业化。依法、自愿、有偿地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鼓励发展“一镇一品”,做大做强肉蛋鸡、优质米、南果梨、姜蒜等优势农产品。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农民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种养、市场化营销和公司化运作。壮大农事龙头企业,年内力争新上农产品深加工项目9个,培育鞍山市级以上农事龙头企业8家,新增鞍山市级以上名牌农产品10个,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要达到50%以上。

    推进服务规范化。深化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完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年内推广新技术20项、新品种50个,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7%。培育壮大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以上。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全年新增绿色食品、无公害和有机农产品“三品”认证30个,实现无规定动物疫病目标。

    (四)统筹城乡建设,塑造河滨城市新形象

    调整优化市域空间布局,以城市建设为龙头,以中心镇改造为依托,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

    优化市域空间布局。整合生产生活要素,北部重点向腾鳌开发区集中,南部重点向海城开发区集中,东西分别以牌楼和牛庄为节点,向中心集聚,全面构筑东部和西部、中南部和北部“十字格局,两翼提升”的市域发展空间布局。

    拉开城市建设骨架。实施扩城战略,将西柳、东四及响堂、王石、南台一部分纳入城市发展规划,近期王石和南台以控制建设为主,城市重点向西、向南发展,将西柳、东四、响堂部分地区纳入城市组团,将海城河变成城市内河,重点在海城河铁路桥至高速公路桥之间,沿河两岸规划建设占地20平方公里、人口20万、环境优美、设施配套、功能完备的现代化滨河新区。形成老城、新区“以河为轴,相向发展”的格局,加快实现“人口70万到80万较大城市”的目标。

    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及小城镇建设。加大农村路网建设力度,投资1.65亿元,完成吉高线、大盘线、沈营路、钟李线等70公里路桥改造工程;投资3000万元,开通丹海高速公路孤山出口。加快小城镇建设,抓好腾鳌、牛庄、西柳、南台、牌楼等中心城镇建设,突出特色,完善功能,做强产业,全面提升城镇化水平。

    (五)树立民本思想,落实改善民生新举措

    坚持以民为本,全面加大民生投入,实现发展成果人民共享。

    繁荣发展社会事业。推进科技创新,实施专利20项,推广科技项目55项。办好教育事业,巩固“双高普九”成果,逐步做好全市预制结构教学楼改建,重点实施海城四中、西关小学教学楼重建;严格教师准入条件和执教资格,培育一批名校长、名教师和名学校。启动海城市殡仪服务中心,完成牛庄殡仪馆改造。做好人民武装、广播电视、妇女儿童、民族宗教、计划生育、人防、外事、档案等项工作,实现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强化社会保障功能。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年内养老保险扩面5000人,医疗保险扩面2000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扩面5000人,失业保险扩面1200人。推进城乡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转变,重点做好“城中村”农民向市民身份转变试点工作。突出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扩大免费职业介绍和技能培训覆盖面,增加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数量,加大创业贷款的支持力度,完善农民工权益保障政策,年内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180万元,完成普惠制培训3000人,实名制就业86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为群众办十件实事。一是实施城市“井”字商业街改造,改善市民休闲购物环境。二是建设永安路北集中供热中心,解决180万平方米楼房集中供暖。三是推进管道燃气开发建设,新增用户5000户。四是在城区增设垃圾箱300个、垃圾中转站6座、环保型公厕10座;新建农村卫生厕所1200座。五是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六是解决我市农村12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为贫困户建房100座;完成南台、中小、西四三所敬老院的改造。七是实施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完成农民技能培训6800人、引导性培训3000人。八是建成市第二人民医院,新建腾鳌中心医院。九是全面实施城区中小学生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报销比例提高到25%,县域内住院治疗报销封顶线提高到4万元,将待产婴儿纳入参合范畴。十是增加市级图书藏量2万册,新建农家书屋13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5个、大型农村文化体育广场10个。

    (六)坚持规范发展,开创和谐稳定新局面

    推进敢为人先向善为人先转变。继续深入开展“五大市场专项整治”和“五个专项行动”,突出做好安全、环保、稳定工作。

    强化安全生产。全力做好矿山、危化、交通、易燃易爆、建筑施工、人员密集场所、食品药品等安全和消防隐患排查。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坚持企业安全费用提取制度,督促企业加大投入,解决突出隐患。强化经济区安全监察分局作用,建立安全生产责任“事前追究”制度,实现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科学化、常态化,最大限度减少和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强化环境保护。建立重大项目审批环保和污染物减排“一票否决”制度。东部山区水源地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新上工业项目一律实行“飞地”措施,现有工业企业要逐步迁出。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原则,逐家企业落实污染治理规划和措施,确保限期达标排放,预期不达标的坚决关停。加强重点污染地区和污染企业的监管,保护海城的碧水蓝天。

    强化社会稳定。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制度,完善落实“信访稳定评估、绩效考核、责任追究和领导包案”工作机制,带着感情和责任受理群众上访,集中精力解决突出信访问题。坚持打防结合,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强化应急管理,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七)突出增收优支,拓展财力增强新空间

     做强财政实力,优化财政支出,全面打造与海城发展相适应的地方财政。

    做强财政实力。按照“税源经济”理念,加大对资源税、房产税、契税、营业税培育力度,努力增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积极争取上两级税收入库级次调整,扩大地方财政收益;建立完善相互制约、整体联动的财税征管体制,规范政策,公平税负,强化征管,严格稽查,堵塞漏洞,应收尽收。着力推进资源向资本转变,依法加强土地、矿山、河砂、地下水等国有资源交易、使用的规范管理,显化资源的资本价值。

    优化财政支出。大幅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保证法定支出和刚性支出的基础上,加大民生投入,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实施财政资本化运作,按照“体验经济”理念,加大争取资金、争取项目地方配套投入,优先做好基础设施、环境建设和市场培育,通过土地和商品等增值实现财政投资收益最大化。

    规范财政管理。加强财政投资项目管理,健全制度,规范运作,严格财政投资评审;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实现“品质优良、竞价采购”;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千方百计减少和杜绝铺张浪费行为,全面降低行政成本。

    (八)强化行政职能,实现政府施政新作为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切实强化政府职能。

    坚持依法行政。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群众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坚持市政府重大决策出台、重大事项决定,邀请市人大、市政协、市政府法律顾问团以及专家集体审议。正确行使政府公权力,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落实行政执法问责制,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推进“五五”普法,提高依法治市水平。

    坚持负责行政。全面建设责任政府,敢于面对和善于解决复杂棘手问题。运用税收和价格杠杆,着力解决发展带来的问题;运用资本运营的手段,妥善化解改革带来的问题;采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投入的办法,逐步解决民生和社会事业历史欠账。全力推进政府精细化管理,管好资源、资金、资产和公权力,开源节流,精打细算,替百万人民看好家、守好业。

    坚持服务行政。与企业并肩携手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积极为企业搭建金融服务平台,落实骨干企业新上项目流动资金2000万元贷款贴息政策,增强企业活力;制定企业减负计划,减轻域内企业税费负担;推行行政执法部门经费与罚没收入脱钩,治理“三乱”行为;放开运输市场,规范运输秩序;落实“一会制”决策、“一站式”办公和“一费制”服务,全面优化发展环境。

    坚持廉洁行政。健全财政资金使用、国有资产处置、公权力行使等监督约束机制,完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社会听证、专家咨询、决策评估和责任追究等制度。深度推进政务公开,实行阳光行政。在人民利益和法律面前,公平正义,敢于负责,坚决抵制各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全面建设勤政、廉洁、效能、爱民政府。

    各位代表,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踌躇满志,信心百倍。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依法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下,我们将与全市百万人民一道,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为全面建设开放海城、活力海城、实力海城、和谐海城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