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12-12-08 10:42来源:作者:管理员 点击:

    ——2012年12月6日在海城市第八届人民

    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项世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海城市第七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国内国际经济形势严峻复杂,海城发展面临众多挑战的五年,同时也是全市上下克难奋进,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下,我们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税源经济、体验经济、民富思想“三种理念”,扎实推进“六个转变”,实现了主导产业、城乡面貌和人民生活“三个新变化”。预计201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790亿元,同比增长15%,是2007年的2.4倍;地区财政收入85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1%和12.4%,分别是2007年的4.4倍和3.6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GDP比重由2007年的3%提高到4.6%;固定资产投资67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和20%,分别是2007年的6.4倍和2.8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642元,同比分别增长18%和15%,分别是2007年的2.2倍和2.1倍。城市建成区由2007年的42平方公里拓展到58平方公里,全市城镇化率由2007年的56%提高到65%。连续四年赢得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四项殊荣,全国县域综合竞争力评价排名从2007年的第37位晋升到第14位,入选县域中国经济十大领军城市,荣获县级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金奖。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行政区划向经济区划转变实现重大突破。过去五年是海城空间结构根本改变,产业转型升级加速,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的五年。五年来,我们整合资源要素,打破行政区划,规划建设了海西新城、腾鳌新城、析木新城、牛庄新镇四大经济区和八个市级公共产业园区,经济区取代镇区成为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构建了产业相对集群、企业绝对集聚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编制了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累计投资7.6亿元,完成了灌渠改造等农田水利工程200余项,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建设了耿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纳入省级经济开发区管理体系,壮大了耿庄大蒜等一批规模特色农业,培育了三星生态农业等一批农事龙头企业。全市新增设施农业29.5万亩,农产品“三品”认证率达到81%,加工增值率达到50%。在全国县级城市中率先建成了北京新发地海城农产品销售厅,打造了宽领域的农产品销售体系。2012年全市农业总产值75亿元,比2007年增长了54%,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新型工业化形势喜人。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建成了腾鳌钢材、牌楼矿产品等市级工业园区,新上项目入园率达到90%以上,壮大了矿产品、钢材、纺织服装三大销售收入超百亿产业集群。淘汰落后产能企业50多家,启动了菱镁基地天然气入园,低品位矿石开发利用技术得到普遍推广,矿产品深加工比重由2007年的20%提高到50%以上。特别是建设了辽宁(海城)菱镁新材料产业基地,累计开工项目137个,建成投产72个,镁合金、镁建材、镁化工等菱镁新材料产业全面起步,荣获“辽宁省示范产业集群”殊荣,成功晋升为国家科技创新示范产业基地和新型工业化示范产业基地。五年来,全市投资超亿元项目签约落户244个,开工建设 238个,建成投产170个。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纳税超千万元工业企业分别由2007年的144家和16家增加到563家和35家。服务业多元化异彩纷呈。燕莎、大润发、国美、苏宁等知名企业落户海城,新城新镇核心区10分钟生活服务圈全面形成。专业市场集中区建设取得突破,义乌小商品城等市场项目签约落户,南台国际皮革皮具城和中国北方水暖城开工建设,西柳中国商贸城建成启动,实现了专业市场集群发展。2012年全市专业市场交易额418亿元,比2007年增长了56.1%。旅游产业迈出可喜步伐,总投资260亿元的腾鳌温泉健康产业城落户开工,宗骏开元名都和碧桂园凤凰两个五星级酒店建成交付使用。特别是房地产成为经济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五年来,全市房地产新开工780万平方米,竣工525万平方米,销售415万平方米,在改善城乡群众居住环境的同时,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房地产税收占地税比重由2007年的17.7%提高到28%。全市第三产业比重由2007年的35%提高到45%。

    二是海城投资向投资海城转变打开崭新局面。过去五年是海城投资结构根本改变,域外企业争相落户,经济发展活力显著提升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坚持开放空间,政府拆迁,净地出让,打造园区,完善配套,统一规则,公平竞争,扫清了域外企业投资障碍。以新加坡佳通集团为代表的实力外企,以山东高速、浙江义乌小商品城等为代表的上市公司,以云南城投为代表的国有企业,以华润燃气为代表的行业龙头,以山东红领、四川景地等为代表的民营知名企业落户海城,成为产业结构调整、城乡环境建设的生力军,打破了以本地企业为主的投资结构,构建了域内域外企业竞相发展、齐头并进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格局。五年来,全市实际利用外资4.8亿美元,引进内资814亿元,出口创汇19.2亿美元。

    三是商品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迈出实质步伐。过去五年是海城经济结构根本改变,市场规则全面确立,经济发展行为全面规范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政府竞争环境,企业竞争市场,尊重企业投资的选择权和自主权,把主要精力用在市场规则制定、市场秩序整治和城乡生产生活环境打造上。成立土地储备交易中心、矿业权交易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立了要素市场化配置平台。规范统一招商引资政策,深入实施土地、建筑等“五大市场”专项整治以及安全生产、道路交通等“五大专项”行动,打造了公平正义的市场经济秩序。引导组建镁砂、房地产、出租车等行业协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初步建立了市场化行业管理服务体系。全力推进企业资本运作,后英集团等大企业成功进入金融领域,七彩化学、三星生态农业进入上市程序,开启了我市企业产品生产向资本运作转变的新局面。

    四是存量资源向发展资本转变喜结丰硕成果。过去五年是海城资本结构根本改变,存量资源变为发展资本最多,海城家底增长最快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全面实行国有土地出让公开挂牌、国有资产处置公开拍卖、矿业权包括河沙开采公开交易等制度,显化了国有资源和资产价值。大手笔编制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新城新镇和市级产业园区规划,大规模实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在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的同时,大幅度提升了城市价值,实现了市财政公益性投资和资本性投资互利共赢。整合公共资源和国有资产,累计争取金融机构贷款32.7亿元,特别是在东北县域成功首发地债8亿元,破解了城市建设资金瓶颈。通过盘活闲置、低效、废弃土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村屯(社区)征收等方式,累计整理建设用地20平方公里,破解了海城发展土地瓶颈。五年来,全市财政基金收入实现113亿元,成为改造城乡基础设施,改善民生的主要支撑。

    五是镇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变取得显著成效。过去五年是海城城乡结构根本改变,城乡面貌变化最大,发展成果惠及民生最多的五年。五年来,城乡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投入累计达到100亿元。城乡面貌根本改观。按照百万人口生态型世界镁都的城市定位,构建了新城、新镇、新型农村社区“三位一体”的城镇化发展格局,新城建设异军突起,老城面貌焕然一新。实施“三迁四进”,累计征收村屯(社区)50个,动迁居民1.7万户,企业167家,建设回迁楼190万平方米,已有5万人喜迁新居。改造吉高线、汤析线等城乡道路160条700余公里,桥梁30座。实施老城改造“四个十”工程,改造道路30公里,新铺方砖37.6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60个。建成了兴海广场、澄州湖、永安湖、居民议事中心、居民艺术中心等一批惠及民生的重大公益设施。特别是海城河城市段建设了3道橡胶坝和5个滨河带状公园,建成了4座跨河桥,使海西新城沿河跨河发展成为现实。新建城市集中供热中心3座,海西和腾鳌新城实现集中供热。完成了华润燃气接网。改造电网8条,新建变电站22座。实施“三城一镇”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程,新增绿地200万平方米、路灯7000盏。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施青山、碧水、蓝天、净土四大工程,完成矿山复垦4710亩,小开荒治理1.6万亩,封山禁牧围栏管理250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07年的32.37%提高到34.3%。青山工程“四造”模式,得到了国家省市的充分肯定。新建了感王等4座污水处理厂,海城河水质实现稳定达标。解决了农村32.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东部山区粉尘、城区烟尘、公路扬尘得到有效治理,全市空气环境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00天。保障体系全面完善。建立了新农保、城居保和城医保制度,养老和医疗保险扩面62万人,实现了城乡保障体系全覆盖。加大新农合政策惠民力度,五年报销医疗费用6.2亿元,受益农民134万人次。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低保受益群众2.8万人。建成农村常年病托管中心,改扩建敬老院50所,孤儿和五保供养标准实现翻番。推进全民创业,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以内。社会事业日臻繁荣。新建海城高中、西关小学等学校35所,改造校舍17.6万平方米,消灭了教育D级危房,高标准通过省“双高”普九验收,同泽中学晋升为省示范性高中,全市办学条件明显改善,高考综合升学率由2007年的78%提高到98.36%。实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了基本药物制度,新建了海城中医院、牛庄二院、析木三院和腾鳌医院,实现了优良医疗资源城乡全覆盖。新建农家书屋369个、镇区综合文化站10个、农村文体广场330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开展了“非遗”百场展演,群众性体育文化创建活动丰富多彩。建成殡仪服务中心,成功解决了城区丧事扰民问题。扎实推进军地共建,荣获全省双拥工作七连冠。科技事业全面发展,建成了菱镁基地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农高区科技研发中心,与沈阳化工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10余所大专院校建立了紧密型合作关系。人民武装、妇女儿童、人口计生、广播电视、民族宗教、档案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进步。

    六是敢为人先向善为人先转变得到全面落实。过去五年是政府治理结构根本改变,施政行为全面规范,执政能力全面提高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坚持守住“法律红线、政策底线和纪律防线”,建立完善了市政府常务会、市规委会、市长办公会、市政府征拆会、农规会制度,组建了市政府法律顾问团,实现了政府决策公开讨论、集体审议、依法行政。特别是市规委会将城乡建设项目“五证一权力”纳入集体审议范畴,累计召开规委会140次,审批项目1744个,否决项目260个,全面实现了政府领导下城乡建设的有序发展和企业投资上项目的规范进行。实施城乡建设项目一会制审批、一站式办公、一费制收费“三个一”工程,最大限度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建立了政府购置公开采购、政府投资项目“一部四制”和“四分离”制度,在机关用人上,坚持逢进必考和“三个不变一个增加”,从体制层面上避免了部门权力寻租、国有资产流失、财政资金浪费。自觉接受市人大依法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和群众社会监督,政府承诺为群众办的实事基本兑现,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和见面率达到100%。落实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3个月工资和住房公积金待遇,偿还国有企业职工内欠1.5亿元。推进政府工作由应急管理向风险管理、层级管理向扁平管理、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查处整改安全隐患18600起,依法处理信访案件359件,全市安全生产事故、刑事治安发案率、群体性上访等大幅度减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特别是成功经受住了三次大洪水考验,百年不遇的“8.04”特大洪涝灾害,由于超前防范,决策果断,执行有力,成功避免了重大人员伤亡,保证了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低保户、五保户水毁房屋重建基本完成,水毁路桥基础施工全部结束。积极应对了两次国际金融危机挑战。妥善处置了牛庄炭疽事件。海城在风雨洗礼中欲摧弥坚。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海城发展变化有目共睹。这得益于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真抓实干和奋力拼搏。在此,我代表本届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海城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海城转方式、调结构任重道远,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和产品比重还不高。城乡公共产品与人民群众需求尚有差距。个别部门和工作人员办事效率不高,投资环境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建议

    今后五年既是国家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也是海城实现跨越发展的机遇期。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市委八届二次全会精神,未来五年政府工作总体建议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以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为重点,继续坚持税源经济、体验经济、民富思想“三种理念”,深入推进“六个转变”,加速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全面创新,全民创业,努力在更大范围、更深层面上实现主导产业、城乡面貌、人民生活“三个新变化”,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全市发展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2.7%;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5%和18%。重点实现“三个新变化”:

    一是实现主导产业新变化。坚持围矿、围钢、围店、围农、围城“五围”发展方向,加速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服务业多元化,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着力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产业产品,提升产业竞争力。农业现代化上,加速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设施化、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建立农产品可追溯制度,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达到60%以上。新型工业化上,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推进产业集群和转型升级,矿产品深加工率达到70%以上,矿产品加工业产值实现1200亿元,专业市场配套加工产业产值实现878亿元,钢材深加工产业产值实现610亿元,精细化工产业产值实现2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50家。服务业多元化上,以专业市场为龙头,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传统服务业为依托,全面建成多元化发展体系,全市专业市场年交易额达到10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旅游产业综合收入实现100亿元,限额以上商业企业达到300家。三次产业比例达到5:48:47。

    二是实现城乡面貌新变化。坚持城市化、城镇化和新型农村社区化“三化”并举,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活环境,打造一批群众热切期盼的城市产品,加速城乡统筹发展。到2017年,海西新城建成区75平方公里,人口75万人。腾鳌新城建成区20平方公里,人口20万人。析木新城建成区15平方公里,人口15万人。牛庄新镇建成区10平方公里,人口10万人。完成新城新镇城中村、城边村改造,全市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村屯建成新型农村社区,城镇化率达到75%。

    三是实现人民生活新变化。坚持民生导向下经济发展理念,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城乡路网建设改造,实现群众畅通出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2%,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农村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85%和60%,新城新镇核心区实现集中供暖,燃气入户率达到70%。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一批惠及民生的生态产品,让海城的山更绿、天更蓝、水更清。完善城乡医疗、教育资源布局和建设改造,推进全民创业和社会就业,建立高标准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学有所教、业有所就、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困有所帮、老有所养的和谐幸福社会。

    三、2013年重点工作

    2013年是新一届政府任期的第一年,也是完成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地区财政收入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增长23.5%和15.3%,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29.8%和2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5%和18%。

    重点要做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坚持整理土地,开放空间,加速建设开放海城。

    整理大空间,实施大开放,推进大建设,实现大变化,是近年来海城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年内要在对上争取建设用地指标1平方公里的基础上,继续加大空间整理力度。

    一是推进三类土地整理。严格土地批后管理,加大新城新镇闲置低效工厂、废弃学校和道路、矿山废弃地等整理力度,全年整理三类地2.8平方公里。

    二是推进村屯社区征收。围绕新城、新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继续实施村屯社区征收,全年整理建设用地7平方公里,其中海西新城2.7平方公里,腾鳌新城0.78平方公里,析木新城1.52平方公里,牛庄新镇2平方公里。完成腾鳌与西四、腾鳌温泉健康产业城与粘土砖厂土地增减挂钩,做好4个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报批。

    三是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围绕规模特色农业发展,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灵活采用市场价租赁和农地入股等方式,加快农村基本农田、一般农田、林地等土地流转,年内农村土地流转要完成10万亩。

    (二)坚持工业立市,三产兴市,加速建设实力海城。

    工业和服务业是海城的支柱和优势,也是海城未来发展的关键和希望。要围绕四大经济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服务业多元化。

    一是海西新城。重点建设“一城、一园、一区”。海西新城区,建成南一环、北一环、长江路、滨河路和兴海大桥、中央跨河桥、三台子跨河桥引线工程,形成海城河沿河跨河“回”型路网。完成海城河城市段70%景观绿化,加速沿河跨河城市开发建设,打造河南城市新区。菱镁新材料产业园,推进山东高速镁建材、东方恒元镁化工、中海镁业镁合金等项目建设,全年项目开复工35个,竣工20个,其中镁化工产业项目开复工10个,竣工5个,力争菱镁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150亿元。现代服务业集中区,完成西柳服装城和南台箱包城分行划市规划,推进义乌西柳中国小商品城、西柳国贸城、南台国际皮革皮具城、中国北方水暖城等市场集群建设,年内市场交易额实现550亿元。加快专业市场配套加工园建设,推进绍兴台商协会投资3亿美元的西柳宏基工业城项目,规划建设工业地产和公共服务平台,承接广东纺织服装产业转移,打造纺织服装加工产业集群。年内开工建设50万平工业地产。专业市场配套加工园区项目开复工30个,竣工20个,全市纺织服装和箱包加工产业产值实现438亿元。

    二是腾鳌新城。重点建设“两城、两园”。 腾鳌新城区,完成行政中心南迁,启动高速公路出口南侧改造和寿安湖周边商住地产开发,加快中央商务区建设,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活力。温泉健康产业城,建成温泉展示中心,建设双环路等路网,推进温泉别墅公寓、星级酒店群和热带雨林项目开工,打造东北乃至全国温泉旅游新地标。腾鳌钢材深加工园,抓好紫竹重型铸件、源鑫钢铁、恒盛铸业等重点钢铁项目建设,年内钢材深加工产能达到300万吨。全市钢材深加工项目开复工64个,竣工23个,实现产值314亿元。腾鳌染颜料精细化工产业园,规划建设腾鳌开发区精细化工研发中心,完成七彩化学上市,加速推进染颜料精细化工产业发展,年内签约落户项目10个以上,开复工5个,竣工3个,实现产值12亿元。

    三是析木新城。重点建设“一城、一园、一区”。 析木新城区,完成新城核心区主干路网、析木新城总部大楼、北山大型文化广场和牌楼农贸市场建设,启动东部山区休闲度假旅游配套服务区开发。牌楼矿产品加工园,完成园区总体规划,拓展园区7平方公里。开工建设通港产业大道,实施天然气入园工程,建设园区工业会馆。推进晨鸣纸业菱镁深加工、新亚聚昌耐火材料等项目建设,年内园区项目开复工32个,竣工16个,实现产值100亿元。白云山休闲旅游度假区,按照“游在白云山,乐在九龙川,食在海龙川,住在析木城”的功能定位,规划建设占地656平方公里的颛顼城、白云山、九龙川、海龙川四大景区,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产业。年内完成四大景区规划、东部旅游产业大道和景区连接路建设,力争在招商引资上实现突破。

    四是牛庄新镇。重点规划建设“一港、两城、两园”。牛庄港,完成码头规划设计,力争年内开工。牛庄古城,启动游客服务中心、“两会两馆”和护城河带状公园建设,新建三星级酒店,力争晋升为国家AAAA级景区。高铁新城,依托哈大高铁客站,规划占地7.7平方公里的高铁新城,建设生产型和服务型服务业集聚区,打造未来城市门户。年内与云南城投公司合作,启动土地一级市场开发,开工建设“三纵一横”主干路网,完成沈大高速公路海城出口调整和黑龙江路下穿桥改造工程。临港工业园,完成园区总体规划,加速石油机械加工产业集聚,抓好安东机械、腾飞重工等项目建设。中国水暖城配套加工园,启动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年内力争引进4家水暖配套加工企业。

    (三)坚持统筹城乡,三农并重,加速建设和谐海城。

    解决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和谐海城的主要任务。要整合城乡资源要素,调整财政支出方向,推进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

    一是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用工业的理念抓农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完成水毁农田水利设施修复、西部灌渠改造等农业基础工程,创建10个国家级标准蔬菜园和12个国家级水稻高产万亩方。实施良种繁育工程,重点抓好优质蔬菜种苗,南果梨花粉,种鱼、种猪和种鸡,水稻四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从源头解决海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发展规模农业,按照一县一品方向,大力发展蔬菜、南果梨、肉蛋鸡等规模特色农业。做强农产品深加工,充分发挥农高区龙头示范带动作用,启动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组建园区投融资中心,做强果蔬、熟食、屠宰、食品、农业装备制造等工业集群,年内全市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开复工40个,竣工10个。做优为农服务,完善农业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为农服务作用。启动北京新发地海城农产品销售厅。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年内全市农业总产值实现90亿元。

    二是大力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化。坚持用城市的理念抓农村,在推进农村城镇化的同时,重点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化。结合村屯环境整治、土地增减挂钩、水毁村屯灾后重建、地质灾害综合治理等,科学选定中心村,对周边临近分散村屯整体搬迁,建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满足农村生产生活需要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社区。通过土地增减挂钩,解决村集体组织收入来源问题。年内启动西四、高坨等5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现改造一片村屯,建设一个社区,做强一个集体,造福一方百姓。

    三是大力推进农民增收多元化。坚持用市民理念培育农民。通过推进农民土地入股流转、发展规模农业打造农民就业平台、繁荣农村二三产业承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进农民身份由专业农民向股东、产业工人、个体工商户、企业家等复合型农民身份转变,实现农民多渠道增收。

    (四)坚持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加速建设美丽海城。

    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在治理污染上不松劲,在生态建设上不动摇,努力打造健康宜居的美丽家园。

    一是实施青山工程。以丹海高速和大盘线两侧为重点,完成矿山复垦3500亩,小开荒还林5000亩,超坡地还林1500亩,封山围栏工程110公里,结合生态恢复,建设教军山和亮甲山城市公园。   

    二是实施碧水工程。抓好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强化漂染、化工等水污染整治,确保境内主要河流水质全面达标。强化水源地保护,实施农村改水工程,确保全市饮水安全。

    三是实施蓝天工程。整治矿山企业粉尘污染,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完成后英等企业炉窑煤改天然气试点。淘汰15%的黄标车,推进出租车、公交车双燃料工程,年内实现机动车环保检测治理全覆盖。治理城区烟粉尘,彻底消灭冒黑烟现象。全年空气环境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30天。

    四是实施净土工程。严厉查处违禁农药生产销售,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有机生物肥料,遏制农膜“白色污染”。严格固废监管,工业和医疗固废处理率达到85%以上。做好农村垃圾和禽畜粪便处理,年内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60%以上,减少农村面源污染。

    (五)坚持问需于民,勤政惠民,加速建设幸福海城。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社会民生投入,努力让群众生活的更舒服、更轻松、更有品质。

    一是完善城市产品。在汛前完成水毁路桥修复工作,建设改造析瓦线等7条公路,完成农村老油路大修和村组连接路150公里。继续实施老城改造“四个十”工程,完成新晖路等10条城市主次干路、站前街南段等10条街巷路、中街路两侧10栋临街住宅楼立面和白杨三组等10个老旧小区升级改造。实施海西新城供水供暖和中央商务区集中供热中心、腾鳌新城垃圾处理场、析木新城燃气入户、牛庄新镇供暖等改造建设工程。扩建厝石山公园,开工建设海西新城中央商务区水系和兴海河南滨河公园,建成燕阳花溪地、腾鳌寿安湖、牌楼炒铁河等5个滨河公园,新增城市绿地80万平方米。

    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启动“五险合一”征缴体制,完成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扩面1.5万人。实行医保当日结算当日报销和转院择医备案制。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11大类医疗卫生服务,将尿毒症、肺癌等20种疾病纳入保障和救助范围,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年内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全面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加快75万平方米回迁楼建设,保证动迁群众及时回迁。新增保障性住房242套,解决困难家庭居住问题。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筹建“三城一镇”社会福利中心,新建村级互助养老服务站80个。启动儿童福利院和农村常年病托管中心二期工程。推进工资平等协商,建设和谐劳动关系。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00万元,推进全民创业。

    三是繁荣社会事业。实施西柳高中、腾鳌高中、析木寄宿式中学等校舍建设,深入开展名师、名校、名校长创建活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速市中心医院异地重建,开工建设市中医院二期,完善基层卫生服务站建设。与国内名校、名院联办,在省内创建知名教育、医疗品牌。开工建设海城市体育馆和牛庄等3个群众文体广场,举办企事业单位单项运动会和海城市第三届文化艺术节,继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巡回展演活动,丰富城乡群众生活。做好人民武装、妇女儿童、广播电视、民族宗教、人口计生、档案等工作,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六)坚持依法行政,治庸问责,加速建设文明海城。

    政治文明是建设文明社会的前提和保证。建设文明海城,要从建设法治文明政府开始。

    一是坚持创新理政。重点推进“三个创新”:创新思维。牢固树立要素换项目、市场换工厂、资源换资本、资产换股份的理念,理性推进招商引资。创新体制。整合人力资源,组建市级公共产业园区管委会,改革财政分配体制,赋予园区管委会充分的财政自主权,加快园区发展。创新机制。建立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的政策机制,打造海城经济转型升级的人才高地。深入推进风险管理、精细管理和扁平管理,切实抓好安全生产、社会治安、信访稳定等工作,确保社会和谐。

    二是坚持高效行政。重点做好“三项服务”:有效服务市场。深入推进“五大市场”专项整治和“五大专项”行动,打造公平正义的市场经济秩序。热情服务企业。继续推进一会制审批、一站式服务、一费制收费,实行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治庸问责,提高行政效率。兑现市政府扶持企业发展相关政策,携手企业,共渡难关。耐心服务群众。高度重视、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办理人大议案、政协提案、政府承诺为群众办的实事,全年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见面率达到100%。

    三是坚持廉洁执政。重点抓好“三公管理”:做好公共权力管理,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群众社会监督,强化行政权力运行制度建设,深入排查和防范廉政风险,牢记使命,尽职履责,确保经济社会的有序发展。做细公共资源管理,坚持国有资源出售公开挂牌、国有资产处置公开拍卖、政府工程公开招标,用制度管住人、看住物,确保公共资源向发展资本转变。做优公共财政管理,坚持开源和节流并重,发展和民生兼顾,深入落实“一部四制”和“四分离”等制度,为百万人民当好家,理好财。

    各位代表,人民期待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海城发展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相信有市委的正确领导,有市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有全市百万人民的鼎力支持和倾力参与,海城既定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海城的未来必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