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市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17-12-21 14:32来源:市政府办公室作者:管理员 点击:


    ——2017年12月7日在海城市第九届人民

    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闻然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海城市第八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及2017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既是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严峻复杂、辽宁政治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海城经济社会发展面临重大考验的五年,同时也是全市上下迎难而上、负重前行、社会事业不断发展进步的五年。五年来,我们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执行中央、省、市和海城市委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全面振兴钢都和建设“海城人心中的海城”,着力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在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连续五年排名第十位。

    ——五年来,我们坚持主动作为,全力稳增长,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累计新上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362个,其中超亿元项目186个。农业现代化不断推进。粮食产量稳定在60万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2450家,农产品“三品”认证率达到72%,耕地产出率比2012年提升近20个百分点,全市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达到195家,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达到56%,荣获2013-2015年度省政府“大禹杯”竞赛优胜单位和“中国南果梨第一县”殊荣。新型工业化不断提升。菱镁、滑石、钢铁深加工等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投资18亿元的后英集团特种镁砂、投资13亿元的北京利尔全产业链项目、投资11.6亿元的紫竹城市轨道钢一期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菱镁基地获批国家转型升级重点示范园区。取缔19家“地条钢”企业,淘汰落后产能358万吨。以瑞丰油田专用车和七彩化学为龙头,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等新兴产业快速成长,两大产业年均税收增长分别达到12%和20%。“新三板”挂牌企业实现零的突破,累计达到4家,北京利尔、山东晨鸣纸业、河南濮耐等上市公司落户我市。现代服务业不断发展。成功获批省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试点,投资110亿元的海城义乌小商品城一期工程建成启动,西柳、南台两大专业市场销售额突破650亿元。总投资200亿元的新加坡腾鳌温泉健康产业城和总投资5.2亿元的腾鳌龙基物流园开工建设,中小镇朱家村被阿里巴巴评为东北淘宝第一村,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0亿元,年均增幅超过30%。全市金融机构达到47家。

    ——五年来,我们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再造海城发展新优势、擦亮海城名片的着力点。先后获批新型城镇化等14项国家级农村改革试点,成为全国承接国家级改革试点最多的地区。成立东北首家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4项立法修法建议写入土地管理法修正案,海城农村综合改革被省委深改组列入全省五大重点改革任务之一在全省推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推进,在全省率先实行“五证合一”商事制度改革,新增注册登记企业7705家,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3家,连续两届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金融+”体系初步建立,“城市合伙人”、“创谷”、“科技小巨人企业”、“楼宇经济”等加速起步。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牵动,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发展,城乡环境明显改观,城市管理不断规范,市民素质明显提升。累计新建改造城乡道路945公里,桥梁36座,腾海大道、南一环公铁跨线桥等一批重点路桥工程竣工通车,完成通海大道、北外环提标改造,城市发展骨架全面拉开。澄州书院暨居民阅览中心、海州居民健身中心、海城博物馆等一批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和花溪地等4个滨河公园相继建成,改造城市老旧小区50个,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加快海西新城建设步伐,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12年的48平方公里扩展到55平方公里。建成特色小镇5个,宜居达标村296个,宜居乡村示范村55个。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12年的65%提高到69%,人民群众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著增强。

    ——五年来,我们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实施青山、碧水、蓝天、沃土四大工程。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累计完成矿山复垦1325亩,退耕还林1.1万亩,封山育林6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2.24%。建立河长制,实施海城河和五道河污染综合治理,关停水污染企业140家。新建牛庄等三座污水处理厂,完成感王等三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我市成为全省县级拥有污水处理厂最多的地区。实施菱镁行业全产业链整治,关停、整治镁砂窑炉1400余座。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实现社会化,初步实现农村垃圾集中治理,城乡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五年来,我们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推进发展惠民。“五位一体”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完善,社会保障水平逐年提高,累计发放低保金2.12亿元。大规模实施棚户区改造,建成回迁楼262万平方米,改善群众住房4.3万户。改造薄弱学校225所,新建腾鳌高中和腾鳌实验学校、海城二中、上海城小学等学校41所,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示范县省级验收。建设群众健身广场89个,荣获2014—2016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殊荣,被评为“中国诗词之乡”。组建中心医院和中医院两大医疗集团,在全省率先实行药品零加价销售和医保群众先看病后付费,我市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公立医院改革示范县和全国公立医院改革成效明显县。着力推进依法治市,“六五普法”成果丰硕,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扎实推进,“情指一体”警务模式被公安部确定为全国公安系统三大模式之一,市公安局被评为全国优秀公安局。累计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251件,政协提案163件,见面率和办复率100% 。人民武装、妇女儿童、民族宗教、档案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2017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一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狠抓全面振兴钢都全链条部署落实落地。预计年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20亿元,同比增长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24亿元,同比增长8.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53亿元,同比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10亿元,同比下降3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05亿元,同比增长4%;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6583元,同比增长7%。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主要抓了六个方面:

    一是全力稳定企业运行。坚持问题导向,因企施策,制定《海城市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建立企业家接待日制度,帮助企业解决问题120余个,为15家企业解决直供电4.7亿千瓦时,为小微企业减免税费2937万元,完成企业技术改造31项,帮助8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盘活停产半停产企业41家,实现“个转企”274家、“小升规”企业20家。

    二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发展方面,完成温香东高灌区节水改造等农田水利建设工程5项,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56家。南果梨提质增效、设施蔬菜提档升级工程顺利实施。腾鳌温泉草莓、九龙川有机香菇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天源旅游农业、东汇南果梨果汁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建成投产。工业发展方面,菱镁滑石、钢铁、纺织服装箱包等传统产业加快转型,能源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后英集团特种镁砂、紫竹城市轨道钢一期工程全面投产,东和菱镁尾矿资源化综合利用、七彩化学高效清洁有机染料、恒盛铸业矩形钢坯等项目开工建设。特别是通过菱镁矿山整顿与菱镁资源整合,菱镁产业比较效益大幅增长,凸显了菱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初步成果,体现了海城菱镁在国际市场的控制力与话语权。服务业发展方面,大连海关(西柳)监管区全面建成,完成西柳国际物流园开工准备,海城义乌小商品城招商不断深化,成功打通“海蒙俄欧”和“海新亚欧”国际物流大通道,实现海城专业市场内外贸并重发展历史性突破。深圳雨辰规模化零售电商孵化基地投入运营,西柳专业市场跨境电商平台和海城IDC大数据中心签约落地。

    三是着力抓实项目建设和有效投资。全年新上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5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0个。坚持精准、务实、诚信招商,制定出台《海城市振兴实体经济扩大有效投资优惠政策》、《海城市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8个,争取中央财政预算内等上级资金1.61亿元。

    四是全面推进改革创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4项国家级改革试点顺利通过国家中期评估验收,获批新型农业金融保险等8项国家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在全省率先实现工商企业登记零费用和所需材料窗口全部代理,2万平方米新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加速改造,成建制划转审批服务事项210项,加快行政审批服务局早日运行。沈阳农业大学海城基地投入使用,菱镁基地研发中心全面建成,新增华信重工等鞍山市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7家,新建农高区设施农业等院士工作站3个,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10家。七彩化学精细化工产业“城市合伙人”项目签约落地。依托沈阳农业大学海城基地的“辽宁农谷”加速推进,“海纳众创空间”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成。全面实施“金融+”计划,海城市金融服务中心开工建设,系统推出深圳前海润德5亿元股权投资基金、5亿元工业助保贷、3亿元农业风险资金池等金融产品,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五是全力实现发展惠民。城乡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启动“多规合一”编制,以创城为主线,全年新建改造城乡道路175公里、桥梁14座,小姐庙渡改桥工程开工建设,兴海广场改造顺利完成。更新城市供暖管网9.8公里、改造城市老旧小区11个,新划城市道路标线15万平方米,新增城市停车泊位1.5万个。持续实施棚户区改造,建成回迁楼42.6万平方米,货币化回购27万平方米,8000多户动迁群众喜迁新居。投资25亿元的农村小康电示范县工程、投资20亿元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工程和投资12亿元的镇村燃气通工程全面建设,开启了农村基础设施改善提升的新局面。西柳镇获批国家级特色小镇,腾鳌镇、南台镇、耿庄镇、牛庄镇入列省级特色小镇。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保证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实现在册贫困户脱贫148户。改造薄弱学校116所,为农村初中小学招录特岗教师193名,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辽宁外国语学校主体建成,高考综合上线率达到99.6%。中心医院综合病房楼一期工程投入使用,两大医疗集团医共体分级诊疗良性运行。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社会稳定工作扎实推进,投资2.2亿元的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项目开工建设,圆满完成党的十九大安保维稳任务,全年没有发生重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顺利完成中央环保督察迎检任务,建成八里污水处理厂,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腾鳌污水处理厂一期提标改造和西柳生活污水汇集管网工程。关停整治镁砂窑炉723座,完成城市建成区10吨以下燃煤锅炉取缔、黄标车淘汰和秸秆禁烧等任务。科学划定禁养区,实施养殖业污染治理,全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重点县项目落户我市,全市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建成,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加速解决。

    六是持续推进作风转变。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着力整治“四风”。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政府决策事项全程跟踪督办,提高政府工作效能。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践行“一岗双责”,做到廉洁从政。自觉接受市人大依法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和人民群众社会监督,政府系统“四个意识”水平全面提高。全年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79件,政协提案22件,见面率和办复率100%,年初政府承诺的20件实事全部兑现。

    各位代表,回首过去五年,我们在历届政府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上,一棒接着一棒,在攻坚克难中奋力前行,在抢抓机遇中积极作为,不断厚积海城未来发展的前进动力,不断迈出海城振兴发展的坚定步伐。这些成绩的取得,是鞍山市委、市政府和海城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指导、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向全市人民、社会各界和所有支持参与海城建设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当前,海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体现在:受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没有实现上届政府确定的五年年均增长预期目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缓慢,新兴产业培育不够;有效投资不足,缺少具有拉动作用的重大项目;改革创新还需进一步深化,一些体制性机制性矛盾没有根本解决,营商环境还不尽如人意;科技支撑转型升级的效果还不明显,新动能培育不足,产业生态系统还需进一步优化;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三保”支出压力巨大;污染治理任务繁重,生态环境特别是农村生态环境改善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民生领域群众还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未来五年政府工作建议安排

    未来五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五年,同时也是全面振兴钢都全链条部署开花结果,海城经济社会实现全面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五年。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科学谋划未来五年工作,对于海城全面振兴至关重要。今后五年工作建议安排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发展理念、“四个着力”、“三个推进”要求,抢抓省“一带五基地”建设和“五大区域发展战略”机遇,深入落实全面振兴钢都全链条部署和海城市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振兴实体经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改革开路、创新驱动、质量引领、项目支撑,金融和人才助力,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和城市竞争力,打造海城升级版,加速建设“海城人心中的海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征程中持续走在全国县域前列。

    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是: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以实体经济振兴为目标,全面实施《县域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2020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高于全国百强县平均增幅,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实现引领。

    ——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以“多规合一”为遵循,以国家农村综合改革试点为牵动,对标浙江“大众经济”发展模式,立足开发园区,依托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进一步优化县域经济产业布局,加速主导产业向开发园区集中,强镇富民产业向镇区(街道)、村覆盖,将海城打造成为世界级菱镁新材料产业基地、世界棉服之乡、北方沿海商贸名城、鞍山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和“一带一路”大通道的重要节点,全面构建起园区、镇、村、点线面结合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产业体系全面优化。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把提升供给质量作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第一追求,突出“三化同步”、“三区共建”、“三业并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全面转型升级,海城制造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围绕打造绿色农业,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优质米、蔬菜、南果梨等优势农产品实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和产业化运作,大宗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线上线下农产品营销体系基本建立,休闲旅游体验农业蓬勃发展。2022年,农产品“三品”认证率达到90%以上,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达到70%。新型工业化迈上新台阶。围绕打造绿色工业,全面贯彻《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要》,坚持传统产业与新兴战略产业“双轮驱动”,以大兴实体、做强实业为根本,加速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体系。菱镁滑石完成全产业链整合提升,资源基本实现在本土做到产业链终端,建立世界菱镁价格指数发布运营平台,掌控国际菱镁市场话语权和定价权。2022年,菱镁产业销售收入达到600亿元以上,基本建成世界级菱镁新材料产业基地。纺织服装箱包产业实现全产链转型升级,真正叫响中国西柳棉服和中国南台箱包两个知名品牌。能源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崛起,钢铁深加工、精细化工、军民融合金属粉末新材料在专业细分领域走在国内乃至世界前列,节能环保、LED、3D打印、碳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加速培育。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00家,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100亿元。现代服务业优质供给加速形成。围绕打造绿色服务业,坚持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并驾齐驱,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更好的满足社会多样性、个性化需要。批零住餐等传统服务业迈向精细化、信息化和高品质,品牌连锁经营覆盖城乡,建成一批特色商业文化街区。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产业金融、健康医养、文化旅游、科技服务、创意经济等竞相发展。国际物流通道全面打通,海城成为“辽满欧”、“辽蒙欧”大通道上的重要枢纽。西柳、南台专业市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实现内贸外贸融合发展,2022年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成为引领全国同类市场商品、价格、服务的导向型市场,南义乌、北海城的发展格局全面形成。

    ——城市活力充分彰显。坚持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五链统筹”,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县域经济市场化改革与国家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统筹推进的政策支持体系、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科技支撑体系、递进式促进企业成长的产业金融体系和满足创新发展需要的人才保障体系全面建立,政府诚实守信、办事快捷高效、市场规范有序、社会公平正义的营商环境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企业家、尊重创造的社会风尚全面形成,“城市合伙人”、“创谷”、“科技小巨人企业”、“楼宇经济”等蓬勃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潜力和活力得到充分释放,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要素竞相集聚,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成为海城风景,海城成为东北县域最具要素集聚和辐射力的区域城市。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认同感、安全感。中心城区、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三位一体”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城市沿河跨河发展全面推进,镇村生活垃圾和污水集中治理、生活燃气基本实现全覆盖,绿色建筑引领时代潮流。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基本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依法治市全面加强,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步入新阶段,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全面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基本建立,城乡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整治,海城的天更蓝、水更绿、山更青、土更沃、空气更清新,人民生活更幸福。

    各位代表,我们对海城未来五年发展的工作建议,源于全国县域竞相发展、百舸争流的时代召唤,源于各级领导对海城未来发展的殷切期望,源于海城百万人民对我们的信任嘱托,更源于我们对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必须回应与责任担当!我坚信,只要我们上下同欲,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一项工作接着一项工作抓落实,既定的宏伟蓝图一定能够变成美好现实,一个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环境更加优美、人民更加幸福的海城必将早日展现在全市人民面前!

    三、2018年主要工作安排

    行百里者半九十,为实现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我们就必须要以更高的站位、更高的标准、更强烈的使命担当,开启我们新的征程,为此2018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要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持续深化改革,不断释放体制机制活力。

    以国家级改革试点为牵动,深入落实鞍山市委“5+90”重大改革举措和海城市委深化县域经济市场化改革30条决定。

    一是深化农村市场化综合改革。全力推进农村产权改革。重点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速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扩面升级,线上线下交易同步进行,加快建设辐射鞍山乃至辽宁的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市场。全力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重点在全市推开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土地征收制度、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为国家提供更多利修法制度性成果的同时,破解我市发展用地瓶颈。全力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重点推进新型农业金融保险体系建设,全面开展“保险+期货”融资业务,加速涉农资金整合,构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新优势。

    二是深化投资和服务便利化改革。按照“一个局、一个网、一个章”管审批要求,完成新公共行政服务中心改造,启动运行审批服务局,坚持碎片化向集成化、分散化向系统化、单一性向协同性、自主性向统一性“四个转变”原则,再造审批流程,实施“多规合一”、“多评合一”、“多证合一”、“联合审图”、“联合踏勘”等新模式,全面推行审批标准化、零收费、承诺制和代办制,努力实现“审批不见人”和“最多跑一次”。

    三是深化市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坚持统筹兼顾、财事统一、鼓励增收的原则,调整市镇(区)财政管理体制,取消镇财市管镇用管理方式,建立科学分配、分灶吃饭、共赢发展的财政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开发园区和镇区(街道)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是深化开发园区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开发园区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园区、所辖镇、街道一体化进程和扁平化管理,重点强化园区经济管理、项目投资、招商引资和投资服务职能,探索“管委会+公司”运营管理模式,制定宽泛适用的招商引资和招商引智政策,切实把开发园区打造成为全市人才项目集聚的洼地和经济发展的高地。

    五是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整合事业单位职能,压缩撤并机构,减少编制和人员。重点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加速农业、广电、建设、旅游等国有企业集团组建。

    (二)坚持项目支撑,狠抓有效投资。

    将企业运行、扩大有效投资及招商引资做为政府工作的第一要务,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压实责任,务求实效。

    一是狠抓企业运行。强化企业全程服务,实行重点企业、项目包保全覆盖,建立重点企业、项目微信群,设立企业家接待日,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围绕规模以上企业,帮助对接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加速转型。围绕退库企业、取缔的“地条钢”企业以及停产、半停产和僵尸企业,坚持“一企一策”,通过兼并、重组、嫁接、改造,加速盘活。围绕小微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帮助做大。年内,实现小微企业升规入库20家以上,“个转企”300家。

    二是扩大有效投资。围绕明年计划开复工重点项目,全力落实项目开复工准备工作。按照3月30日和6月30日两个节点,全年计划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145个,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54个,10亿元以上项目7个,50亿元以上项目1个。同时,按照“四个一批”原则,做好项目谋划包装与滚动推进。

    三是狠抓招商引资。进一步明晰园区、镇区产业定位,精准包装谋划招商引资项目。坚持育商招商、引资引技引人并举,采取专业招商、以商引商、中介招商、“城市合伙人”等多种方式,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江浙等地产业转移,瞄准重点产业,盯住重点地区,压实招商任务,全力以赴推进招商引资,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0个以上,特别是在大项目上要实现突破。同时,抓住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众多国家级改革试点落户的机遇,全力向上争取政策资金,助力海城振兴发展。

    (三)深化结构调整,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推进产业转型迈向中高端。

    一是加速现代农业发展。实施基础提升工程,推进温香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等5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完成国家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田间工程3万亩、农业综合开发1.5万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50家。实施品牌创建工程,加快建设标准化设施蔬菜小区、南果梨提质增效园区和优质米提优扶纯基地,农产品“三品”认证率达到75%,培育海清湾大米、红鹏南果梨等省级农产品品牌5个。实施产业融合工程,推进省供销总社南果梨酒等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开工建设,鸿尊休闲旅游农业等3个旅游农业项目建成运营。

    二是加速工业转型升级。坚持质量引领,全年完成辽宁艾海滑石浮选提纯、七彩化学染料清洁生产等企业技术改造25项;新增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50家;在国家质检总局标准信息平台新增各类自我声明标准150项;培育瑟克赛斯等中国驰名商标3个。全面提升菱镁产业供给侧改革水平。推进菱镁全产业链整合和集团化运营,实现菱镁资源的规范开采与统一价格销售。规划组建10个左右菱镁深加工企业集团,加速实现生产集约化、设备大型化、工艺现代化、排放减量化。设立菱镁产业投资发展基金,筹建菱镁价格指数发布运营平台,不断彰显海城菱镁产业世界话语权与定价权。同步规范滑石产业发展,加速转型升级。着力做强纺织服装箱包加工产业。按照“补齐前端、做强中端、打通末端”思路,高标准制定纺织服装箱包产业发展规划,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及江浙纺织服装产业转移,规划建设起步区1平方公里的西柳纺织服装工业园和占地15万平方米的南台箱包加工园,专注标准制定、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补齐做强产业链条。开工建设投资10亿元的西柳纺织服装工业园,重点推进浙江嘉善晟合新材料有限公司、苏州德信和纺织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入驻。不断壮大精细化工产业。充分发挥七彩化学“城市合伙人”作用,做好腾鳌开发区精细化工产业园区专项规划建设和招商引资,重点推进七彩化学高超细旦、辽宁麦格尼阻燃剂等4个项目开工建设,奥亿达碳纤维等3个项目建成投产,力争七彩化学主板上市。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以海牛路以北15平方公里区域为重点,通过空间整理、产业准入,实现腾笼换鸟、产业集聚与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能源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引进一批具有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等优势的高新技术企业,筑牢海城开发区工业之基。重点推进投资38亿元的聚能集团再生铝项目一期工程开工建设,瑞丰油田专用车全面投产,北京和隆安泰特高压机器人项目签约。同时加快钢铁深加工、金属粉末新材料等产业发展,重点推进投资4.6亿元的恒盛铸业1350高炉改造项目开工建设,紫竹城市轨道钢二期等项目达产运行,加快占地20万平方米的军民融合金属粉末新材料产业园和“两国双园”项目进程,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是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强专业市场。有计划、分步骤实施西柳老市场升级改造,推进海城义乌小商品城旺市运营,加快东四重型车交易市场建设,规划海城农产品交易大市场,促进专业市场与产业金融、研发、设计、物流通道、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外向度。做大电子商务。深入实施“互联网+实体经济”战略,做强雨辰规模化零售电商孵化基地、悦淘西柳网、阿里巴巴新零售电商联盟、中国邮政海城电商储运中心等电商平台,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做优开放通道。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辽宁自贸区,争取国家市场采购贸易试点获批,启动运行大连海关(西柳)监管区,开工建设占地20万平方米的西柳国际物流园和综合物流保税中心、西柳市场跨境电商平台和海城IDC大数据中心。培育引进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研究俄罗斯、蒙古等国家服装款型、尺码、色彩和民族元素,推动以棉服为主的服装出口和蒙俄优质铁矿粉、煤炭、焦炭引入,加速发展国际贸易。做好文化旅游。加强全域旅游规划编制工作,腾鳌温泉健康产业城佳鸿罗曼婚庆、佳德湖畔佳苑和佳城湖畔温泉酒店项目开工建设,切实规范腾鳌温泉管理区和农高区温泉休闲旅游产业,严格温泉水开发管理,保护好珍贵的自然资源。做精商贸服务。大力推进餐饮业“明厨亮灶”工程,重点打造海城开发区千山街特色美食、海州民族风情等特色街区。积极推进知名连锁便利店进社区,深入开展品牌生活消费品下乡和优质农产品进城活动。推进大型商贸企业线上线下经营,举办消夏文艺演出、文化美食夜市等活动,繁荣发展“夜经济”。

    (四)坚持深耕创新,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着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一是强化“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坚持政策链与创新链融合,着力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创新服务体系。规划建设西柳纺织服装和南台箱包研发设计中心,牌楼菱镁基地研发中心和腾鳌精细化工研发中心投入使用,沈阳农业大学海城基地高效运行,继续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精准对接,发展企业创新联盟,做强企业科技支撑。全年新增鞍山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企业技术中心8个。

    二是强化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坚持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充分发挥七彩化学精细化工产业“城市合伙人”作用,引进精细化工产业细分领域龙头企业4家。加快建设“辽宁农谷”,年内成立院士工作站2家,专家实验室2个,转化农业科研成果15项。深入实施“科技小巨人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加速培育“小而强”、“小而优”和“隐形冠军”企业,年内培育提升三鱼泵业、正昌工业等“科技小巨人企业”13家。“海纳众创空间”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投入使用,继续抓好“楼宇经济”发展。

    三是强化金融和人才助力。坚持资金链与产业链、人才链与创新链融合,加快建设海城市金融服务中心和工商联大厦,挂牌运营海城农商行。创新各类金融产品,加速引进风险投资、供应链金融等创新机构,形成由金融机构、创投机构、企业、产业园区、科研院校等组成的各类金融产业联盟。充分发挥种子基金、股权投资基金、风险资金池等“金融+”产品作用,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过程。着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实施领军型人才引进计划、大学生人才“哺育”计划、蓝领人才“摇篮”计划,加速各类专业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引进,鼓励海城籍企业家、科技人才和大学生回乡创业,做强海城发展人才支撑。

    (五)坚持统筹规划,提高城乡建设管理水平。

    一是进一步修订完善城乡规划。按照国际标准,高质量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多规合一”编制和镇村发展规划,合理划定城镇开发、基本农田保护和生态保护红线,实现规划统筹、全域覆盖、一张蓝图,提高城乡建设系统性、科学性和规范化水平。

    二是不断完善中心城区建设。新建新晖路、新东路北段等城市主次干路,改造新立小区、轩和小区等10个老旧小区,开工建设田水暗渠等城市排水工程,进一步完善老城区功能。坚持沿河跨河开发建设新城区,重点完成7.5公里南一环道路建设,并做好沿线6.5平方公里规划设计及开发建设,加速西柳与中心城区融合发展。

    三是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弓黑线、海欢线和小姐庙渡改桥等120公里农村路桥新建改造工程,加速推进全国小康电示范县工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五道河整治工程和镇村燃气通工程。充分利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闲置低效用地盘活、拆迁腾出净地、土地确权成果这“四块地”的载体作用,破解镇、村项目用地瓶颈,本着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加速发展壮大镇村经济。坚持产业支撑、特色鲜明、功能融合、要素集聚,全面提升西柳国家级特色小镇和南台、耿庄、腾鳌、牛庄四个省级特色小镇建设水平。坚持“一村一规、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路一景”,新建一批美丽乡村。

    四是精细化管理城市。持续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用足绣花功夫,发扬工匠精神,全力提高城市管理智能化、网格化和精细化水平。驰而不息深入开展城市卫生、交通、商贸、建筑、文化等秩序综合整治,坚决不搞“一阵风”。加速智慧城市和海绵城市建设,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重点工程,推行绿色建筑,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互联网与新技术带来的便捷舒适。

    (六)坚持绿色发展,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整治。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重拳整治污染,重金改善生态。巩固中央环保督察工作成果,建立未办结案件挂牌销号制度,按照时间节点,确保整改到位。深入开展19个环保专项整治行动,确保取得实效。

    全面推进海城河和五道河“两河”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启动运行南台、八里污水处理厂和西柳生活污水汇集管网,完成腾鳌污水处理厂二期新建和全市污泥集中干化处理项目,彻底解决海城河和五道河省考核断面超标问题。

    深入开展菱镁行业全产业链污染专项整治,着力推进菱镁窑炉技术改造。加强燃煤锅炉整治和机动车污染防治,推进黄标车、老旧车辆淘汰和秸秆资源化利用,做好重污染天气预警和应急响应工作。

    抓好土壤生态环境保护,严格控制农药化肥施用,完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主体建设,全面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计划,彻底解决农村畜禽粪便污染顽疾。

    (七)坚持发展惠民,不断提升民生福祉。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落实创业贷款、首创补贴政策,多渠道开发公益性岗位。加速推进“五险合一”和医保异地结算平台建设,方便群众就医。深入推进精准扶贫,提高城乡低保和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健全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加快中心医院综合病房楼二期和析木三院建设进度,新建中医院铁西门诊大楼和19所公立乡镇卫生院,标准化村卫生室达到50%以上,建成覆盖城乡、连通省市的智慧卫生信息平台。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布局,重点向农村倾斜,为农村初中小学招录特岗教师,为普通高中招录省属以上师范类优秀本科毕业生,完成海城开发区、牌楼、析木、南台中心小学建设,强化学校和教师队伍管理,全面推行教师绩效工资,严厉整治师德师风,彻底解决乱补课、乱办班、乱收费等问题,切实提高教育质量,确保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示范县国家验收。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开工建设海城市军休服务中心,继续争创全省“双拥”模范城。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挖掘打造具有海城文化元素的文化产品,着力推进侯北人纪念馆引进建设、澄州书院暨居民阅览中心和海城市博物馆投入使用,加快建设张世刚艺术馆和海城市档案馆,做精做优城市文化和精神供给。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诚信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严格落实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全面实施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加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改,坚决遏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项目投入运营,依法打击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深化信访矛盾排查和化解,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同时抓好人民武装、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广播电视、对台、侨务、老龄、残联、地震、气象、人防等工作。

    (八)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一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常态化学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旗帜鲜明讲政治,在看齐对表中切实增强“四个意识”,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海城市委决策部署,用新思想引领新时代,用新理念指导新实践,用新作为赢得新未来。

    二是着力转变工作作风。增强创新意识,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用改革手段和创新方法,扫清一切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开启各项工作新气象。增强实干意识,围绕海城振兴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担当作为不推诿,真抓实干不忽悠,持之以恒不懈怠,以钉钉子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走对、走实、走好海城振兴发展之路。增强服务意识,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企业最不满意的地方抓起,从群众最关心的地方做起,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和“亲”“情”干群关系,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三是强化执政能力建设。全面加强学习型政府建设,坚持在与时俱进学习中提升专业素养,在夙兴夜寐实践中练就过硬本领,着力增强学习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行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

    四是坚决依法行政与廉洁从政。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坚持依法决策、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市人大依法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和人民群众社会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牢固树立抓好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切实肩负起政府党组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党内监督,坚决查处整治不作为、不担当和贪污腐败行为,切实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各位代表,激情点燃梦想,实干铸就辉煌。新时代奋进的号角已经吹响,海城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夙兴夜寐,实干担当,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但功成必须有我的气魄,书写新征程上的崭新篇章,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海城全面振兴发展而努力奋斗!


    名 词解 释

    “新发展理念”,即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理念。

    “四个着力”,即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鼓励创新创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个推进”,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推进干部作风转变。

    “三化同步”“三区共建”“三业并举”,即坚持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三化同步”,工业产业园区、农产品深加工集聚区、服务业集聚区“三区共建”,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三业并举”。

    “金融+”,即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跨界整合的思维,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的相互融合。

    “城市合伙人”,即与政府以按照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原则结成合伙机制,以发展地区特定产业为目标,履行政府部分产业发展职能的一类人。

    “创谷”,是新型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和重要服务载体,集合了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各类众创平台,以及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等,是融合高端生产生活生态功能、聚集高端创业创新创造要素的创新集聚园区,是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五链统筹”的创新生态系统。

    “科技小巨人企业”,即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从事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服务,产品特色突出,市场前景广阔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楼宇经济”,这是近年来中国城市经济发展中涌现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它是以商务楼、功能性板块和区域性设施为主要载体,以开发、出租楼宇引进各种企业,从而引进税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目的,以体现集约型、高密度为特点的一种经济形态。

    “IDC大数据中心”,即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Center)的英文简称,就是电信部门利用已有的互联网通信线路、带宽资源,建立标准化的电信专业级机房环境,为企业、政府提供服务器托管、租用以及相关增值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务。

    “隐形冠军”,是指在国内或国际市场上占据较大份额,但社会知名度较低的中小企业。

    “多规合一”,即指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个规划融合到一个区域上,实现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多评合一”,即对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前期推进阶段涉及的节能评估、环境影响评价、碳排放影响评估、安全评价、水土保持方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震安全性评价等方面进行并联式评估的模式。

    “五证合一”,即在“三证合一” (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基础上,将社会保险登记证、统计登记证也并入进来,由工商部门核发加载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

    “多证合一”,即将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证、刻制公章准许证明、统计登记证等二十六项相关事项整合到工商登记证上,实行一照一码。

    “供应链金融”,即银行围绕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并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通过立体获取各类信息,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的金融服务。

    “保险+期货”,保障的是农产品价格的下跌风险。即保险公司将开发的“保险+期货”保险产品出售给目标客户,保险公司再通过购买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公司的场外看跌期权产品,利用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进行“再保险”,以对冲农产品价格下降可能带来的风险,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公司在期货交易所进行相应的看跌期权操作,形成最终的风险分散。

    “情指一体”警务模式,即情报和指挥工作联动响应、一体化作战的公安警务工作模式。

    “五位一体”社会保障体系,即城镇职工、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线;城乡精准扶贫。

    “明厨亮灶”, 即餐饮企业顾客可以直观地看到后厨员工的操作是否规范,卫生是否合格,从而规范餐饮行业经营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