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市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0-01-19 13:39来源:市政府办公室作者: 点击:

    ——2019年12月26日在海城市第九届人民

    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  杨洪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即将过去的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们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海城振兴发展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四个着力”“三个推进”,扎实推进“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专项行动,较好完成了九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90亿元,同比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32.3亿元,与去年持平(扣除减税降费因素,实际增长12.5%);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15亿元,增长6.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11.2亿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27.7亿元,增长7%;出口总额实现33.69亿元,下降1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8915元,增长7%。

    一年来,我们坚持党的领导,积极应对抵御各类风险,区域经济保持健康发展。落实市委财经委要求,建立经济运行常态化分析机制,动态做好经济调控工作。经济运行态势向好。新增城镇居民就业2.74万人,新增注册工商主体11531家,实现“个转企”246家,“小升规”36家,“规升巨”5家;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达425.81亿元,同比增长15.2%,存贷比达到43.44%;工业用电量实现68.43亿千瓦时,增长7.33%;专业市场销售额突破850亿元,增长8%;土地出让金实现16亿元,创近5年最高增幅。要素保障更加到位。着力解决用地难题,全年获批44个批次74个征地项目,新增建设用地211公顷;为164户企业解决190.77兆伏安用电需求,为100户企业解决直购电量36亿千瓦时,节省用电成本3000余万元;为171户企业办理不动产权证,有效提高了融资再生产能力。风险防控效果明显。全面压缩政府开支,多渠道筹措资金,在保证“三保”支出的基础上,政府到期债务本息32.6亿元全部按期足额偿还;完成土地使用税清查2455户,查增土地面积259.7万平方米,清缴税款超3000万元;通过兼并重组、合资合作等方式,盘活停破产企业21家、闲置厂房24.6万平方米,闲置土地85万平方米;引进上海正华集团与海油集团实施了混合所有制改造,首批注资1.6亿元已到位,引入鞍南矿业盘活东四型钢资产,有力化解了企业经营风险。开放合作不断加深。大连海关(西柳)监管区7月2日启动运营;投资7.5亿元的西柳国际物流园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并部分投入运营;成功举办2019中国西柳市场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暨第二届中国西柳国际棉服采购节;俄罗斯赤塔、印度孟买海外仓建成运营;联合紫竹集团、鞍山市国资委共同组建了鞍山兴鞍外贸集团,全年预计利用外资2400万美元,增长55%。 

    一年来,我们狠抓深化改革,不断吸引扩大有效投资,发展动能进一步积蓄。综合改革不断深化。统筹推进18项国家级农村综合改革,全省农村改革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实现鞍山地区全覆盖,交易金额累计达到7.56亿元,新增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57宗共44公顷;组织高坨和温香两镇闲置宅基地退出,节约建设用地指标80万平方米;制定出台《海城市国有企业改革“一企一策”方案》,国有企业从105家压缩至46家;海镁总厂已完成由全民所有制向国有独资公司转制,“三供一业”分离和内部清产核资基本完成,已初步具备混合所有制改造条件。招商引资扎实开展。创新招商模式,出台委托招商管理办法,全年累计组织招商活动438次,签约5000万元以上项目50个。项目建设全力推进。落实“项目管家”制度,全年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124个,其中亿元以上87个;与大石桥签署“飞地经济”发展合作协议,在海城经济开发区、腾鳌经济开发区和牌楼镇建设了4个“飞地经济”产业园,全年落地“飞地经济”“总部经济”项目92个。

    一年来,我们立足海城优势,深入落实“两翼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产业发展呈现喜人态势。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出台《海城市支持菱镁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大力发展镁建材、镁化工产业,投资7亿元的德国雷法集团定型镁制品加工等18个菱镁产业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成功举办菱镁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和第八届中国辽宁国际镁质材料博览会,与辽宁科技大学共同发起成立了镁产业技术联盟,签约校企科技合作项目8个;投资5亿元的菱镁产业发展基金已通过省产业基金管理中心立项;与国网鞍山供电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在加速推进析木500KV输变电和牌楼220KV输变电两项工程建设。积极承接鞍钢产业转移和辐射,投资6亿元的恒盛铸业1350m³高炉产能置换项目开工建设,投资11.6亿元年产100万吨紫竹城市轨道钢项目产能全部释放。西柳纺织服装产业园已引进日本润丰织造等9个项目;占地17万平的义乌小商品城二期已完成规划设计。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发展。腾鳌开发区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累计新上项目16个;七彩化学2月份成功主板上市,融资5.43亿元新上的5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全市96家企业与高等院校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新上高新技术项目达到21个,总投资31.01亿元。“四产融合”加速推进。着手组建市文旅集团,成立了市融媒体中心,与鞍山铁东区、千山风景区签订旅游产业联盟协议;举办海城市梨花艺术节、美食文化节、农民丰收节等系列节庆活动;海城高跷成功入选全省唯一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优秀保护实践案例;聘请新加坡紫岸设计公司,正在制定以耿庄镇和腾鳌温泉管理区为主区域的海城市温泉旅游产业概念性规划和总体规划;新加坡温泉健康产业城项目一期投资10亿元的罗曼婚庆景区等6个项目全面开工建设。

    一年来,我们注重统筹协调,加快乡村振兴和污染防治,城乡面貌有了新的改观。村集体和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制定了《海城市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类别项目运行指导意见》,运营实施了30个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总投入6626.5万元的11个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开工建设。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粮食产量稳定在50万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50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95家,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达到58%;创建国家级“一村一品”3个,省级以上“一镇一品”示范镇4个,10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有序推进,农产品“三品”认证率达到72%。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以村庄清洁行动为突破点,紧紧抓住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推行“两次四分法”,清理农村“四堆”、消除“四乱”,完成垃圾路边整治95公里,水边整治14公里,集中清理垃圾7.3万吨,实现农村垃圾处理体系全覆盖;完成89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改造和6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深化“厕所革命”,完成2360座农村改厕项目;创建21个省级美丽示范村。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明显。全面抓实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案件整改,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案件和2018年“回头看”转办信访案件办结率分别达到96.29%和93.62%。海城市污染源智能化监控平台调试运行,116家1246座窑炉安装了污染防治设施,22家20吨以上锅炉供暖企业实现在线监测。全面落实河长制,完成西柳、南台两镇集中饮用水源地划定工作,建成腾鳌二期、西柳、耿庄等7个污水处理厂,五道河支流--南北甘巴河沿岸14家洗浴企业安装了氟化物设施,其余4家企业进入耿庄污水处理厂,海城河第四季度已实现地表水Ⅳ类水质考核达标,年底前五道河实现地表水Ⅴ类考核达标。清理取缔露天料场73处,白云山自然保护区采矿权全部退出,完成菱镁矿山生态恢复治理90万平方米,秋季义务植树面积100亩,绿化城市裸露土地1.08公顷,秸秆综合利用率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

    一年来,我们更加关注民生,全面提高社会管理效能,人民生活更加平安幸福。社会保障精准落实。进一步健全完善了“五位一体”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提高低保标准,养老金全部按时足额发放,医保基金收支平衡,运行平稳。整合中央、省市233万元扶贫专项资金,建设2个高标准设施农业扶贫产业园,完成238户、535人稳定脱贫任务,全市在册贫困户保持动态为零。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招录省特岗计划教师194人,东师、辽师优秀人才25人,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46所,新建及改扩建开发区实验学校、牌楼镇中心幼儿园等学校12所,北外辽校成功启动,全市高考成绩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中心医院综合病房楼二期投入使用,第三人民医院异地搬迁工作加速推进,开工建设中医院铁西院区综合病房楼,建成12所标准化公立乡镇卫生院。突出做好拥军优属,完成退役军人高职扩招和保险延续工作,全面构建了退役军人服务体系,退役老兵张贵斌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辽宁好人·时代楷模”称号。城乡建设日趋完善。新建改造城乡道路115条共198.3公里、桥梁8座,海岫铁路货运、客运正式通车,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0个、临时电小区整改12个、新建城市公厕6座,改造供暖管网19.5公里,冬季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8.3%,完成双龙山公园规划设计,厝石山公园二期投入使用。社会治理不断强化。在市委统一领导下,扎实推进了大悲寺专项整改工作,毁林占地问题整改已全面完成,全面开展“大棚房”和违建别墅集中整治,11个“大棚房”问题全部整改完成,共拆除违建别墅3处。果断快速化解了腾鳌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确保了项目全面开工。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行业乱象得到有效杜绝。全面实施信访矛盾减存控增三年攻坚计划,超额完成省交办的案件化解任务。充分发挥“8890”政务服务平台作用,累计办结群众诉求16583个,电话回访满意率达89.90%,综合评分位列鞍山十个县市区第一,经验做法得到广泛推广。

    一年来,我们转变政府职能,全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服务能力水平全面提高。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决策部署,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政府系统广大干部守初心、担使命的认识不断加深,找差距、抓落实的能力有效提高。坚持依法行政、民主决策,认真接受市人大依法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见面率和办复率达到100%。深入实施“重强抓”专项行动,全面完成省市重点任务。坚持“新官理旧账”,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解决历史遗留问题61个。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实行“三集中三到位”,占地3万平方米的政务中心投入使用,29家审批单位773项审批事项集中进驻,专门设立了企业优惠政策兑现窗口,我市成功上榜“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形势复杂严峻,挑战前所未有,成绩来之不易,全市一心、共谋发展的局面更是弥足珍贵。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市人民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政府,向在各个领域辛勤劳动的全市人民和外来建设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海城建设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许多矛盾和困难,政府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受国际形势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固投和出口增长面临很大困难;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增收节支任务空前艰巨;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引领带动性项目储备不足,电力、土地、资金等瓶颈问题难以一蹴而就解决;人才引进效果不够明显,科技支撑作用没有彻底显现发挥;四产融合框架刚刚拉开,城市活力还有待进一步激活;农村产业和生态基础还不稳固,乡村振兴和污染防治领域还存在短板不足;劳动就业压力增大,安全生产、社会治安、信访稳定等领域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政府依法行政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少数公务人员在服务意识、工作作风、办事效率方面还有差距,营商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优化。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努力在改革和发展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0年重点工作任务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也是海城转型蝶变、崛起赶超,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关键之年。明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之以恒践行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主动融入“五大区域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两翼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深入推进增强城市活力建设,积蓄发展潜力,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动海城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202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出口总额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重点要抓好七个方面:

    (一)坚定信心,应对挑战,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以背水一战的决心和魄力,集中精力稳运行、抓招商、上项目、促开放、优环境。

    一是全力稳定经济运行。严格落实《海城市政府债务化解三年行动工作方案》,坚持开源节流两手并重,严格压缩政府非必要开支,加大“非转经”和政府存量资产处置力度,实施更为积极的财政调度方式,加速20亿元企业债发行,确保不发生政府债务风险。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按照整合重组一批、公司制改革一批、整体出清一批“三个一批”原则,进一步削减国企数量,提高国企效益,加速推进海镁总厂与相关已接洽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造进度,全面提升国企内部活力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鼓励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大政银企对接力度,为企业发展提供更有效金融扶持;鼓励引导有条件民营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造,加快上市步伐,更好地适应当代经济发展需要;继续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加强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系对接,积极招引各类人才,发展“院士经济”和“研究院经济”,全面做强企业发展科技支撑。确保全年新增“个转企”260家,“小升规”40家,“规升巨”8家,推动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二是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加大“走出去”“请进来”力度,紧盯主导产业,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以及世界500强、民营500强等重点企业,围绕完善产业链条、既有资产盘活、上级政策投向,大力实施精准招商、专业招商、全员招商、亲情招商。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工商联及其所属商会、企业家协会等社会组织平台在人脉、资金、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开展以商引商、委托招商,确保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0个以上。加强对中央、省市政策的深入研究,围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东北地区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重要文件,抓住国家对地方发放专项债的政策机遇,从优谋划对接,全力包装一批全局性、战略性、牵动性大项目,同步做好中央、省市预算内投资争取工作。

    三是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落实“项目管家”制度,进一步完善服务项目内容、流程,以血战的姿态,坚决打赢项目建设攻坚战,确保全年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150个以上。重点将落实相关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海城经济开发区、腾鳌经济开发区、牌楼镇4处“飞地经济”产业园和2处“总部经济”大厦基础设施配套,尝试引进优质企业集团,采取合作模式,推进“飞地经济”“总部经济”蓬勃发展。同时,加大“三闲一烂”资产盘活力度,综合采取出租、并购、合作经营等方式,确保年内盘活现有存量的50%以上。

    四是全力扩大对外开放。发挥西柳开放桥头堡作用,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借助西柳海关监管场所启动运营有利契机,尽全力做好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争取工作。持续举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主动参与进口博览会等系列展会。加速推进西柳占地6000平方米的保税仓建设,确保西柳国际物流园全面投入运营。有效发挥兴鞍外贸集团作用,坚持深耕中西亚、打通中东欧、拓展东南亚,进一步打通海城商品全球销售渠道。

    五是全力优化营商环境。牢牢锁定打造“东北营商环境最优县”目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尽快实现各类审批在线并联办理,依托审批局政策兑现窗口,及时跟进兑现各类优惠政策。常态化开展“解难题、稳运行、促发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全面构建和完善重点企业和重大事项领导包保服务体系,随时帮助解决企业资金、电力、土地、基础设施配套等难题,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坚持“新官理旧账”,拿出更大诚意,做出更大努力,全力推进各类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坚持言必行、行必果,坚决兑现工作中政府的一切承诺,全面凝聚企业在海发展的信心。

    (二)坚持创新,优化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紧紧围绕“两翼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做优做强传统产业。大力发展菱镁产业。持续放大菱镁矿山资源整合成果,进一步做强辽宁菱镁矿业公司,源头控制菱镁矿山开采总量,合理配置矿产资源;优化镁质品产品结构,全面落实《海城市菱镁产业发展五年规划》《海城市支持菱镁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依托海城经济开发区、牌楼镇菱镁产业园区,在严格限制非精深加工类菱镁项目上马的基础上,鼓励企业加大高端耐火材料产品研发,大力发展镁建材、镁化工、镁合金产业,重点推进重庆镁精防火材料有限公司全系列镁建材生产线等优质项目引进,加速辽宁东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氢氧化镁生产线项目建设;狠抓技术升级,坚持以产能置换方式,使用新工艺、新技术替代传统工艺,全面推广清洁能源,重点推进福鞍集团海城市菱镁产业基地清洁工业燃气项目;充分发挥菱镁产业技术联盟作用,依托菱镁新材料研发中心和中试基地,与沈阳化工大学和辽宁隆镁科技有限公司三方合作,建设海城菱镁产业技术研究院;推进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加速析木500KV和牌楼220KV输变电工程进程,确保代家沟220KV和牌楼66KV变电扩建,宁家66KV变电工程投入使用;加大对上协调争取力度,确保投资5亿元的菱镁产业发展基金投入运营。大力发展钢铁产业。坚持与鞍钢错位发展,形成产品差异化优势,大力发展特种钢、异型钢等产业,加速推进投资6亿元的恒盛铸业1350m³高炉产能置换、投资4.12亿元的后英集团年产300万吨废钢加工生产线等项目建设进度。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围绕打造千亿级市场集群,有序实施老市场升级改造,科学制定西柳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运营规划,千方百计确保新老市场同步旺市运营;依托西柳纺织服装产业园,精心做好项目包装和引进,加速宏鑫针织有限公司投资3.2亿元的纺织印染服装加工一体化生产线、信德化纤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的涤纶化纤生产线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服装电商,建设阿里巴巴诚信通西柳网上商城,全力推进西柳北方网货城的招商工作。

    二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狠抓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依托新能源汽车配件产业园,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条,做大做强石油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重点推进凯聚鑫城投资2亿元的12万吨铝锭铝水加工,美国劲达投资2亿元的汽车水源空调风源空调制造,清安锂硫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的新能源锂硫动力电池项目建设。特别是要紧抓正华集团参与海油集团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造机遇,推动新集团向世界500强企业迈进。狠抓精细化工产业。积极推进七彩化学上市融资新上5个项目建设,加速上市公司安诺其集团5万吨分散性染料中间体项目引进,同步推进投资1.2亿元的桐庐雷泰公司辣椒素、投资1.2亿元的百耐机械公司脱硫脱硝生产线和投资1亿元的驰鸿科技公司硫酸铜生产线等项目建设。狠抓军民融合产业。依托华信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和鞍钢实业微细铝粉有限公司等企业,加速军工特种压力容器和超细球形铝粉等项目建设。

    三是推进“四产融合”一体化发展。把文化、旅游、体育、健康产业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突破口和推进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重点做好红星美凯龙爱琴海项目洽谈引进工作,全面加速新加坡佳通集团腾鳌温泉健康产业城、奥体中心、正昌佳园文化会馆、金鸿体育产业综合体等重点项目建设,筹备兴建于省吾纪念馆和侯北人艺术馆,加速澄州书院启动,尽快完成海城市图书馆搬迁。全面完成文旅集团组建,尽快编制出台温泉旅游产业规划,审慎稳妥利用好玉石资源,开发以孤山、接文、析木、岔沟等镇为核心区的旅游资源,持续举办梨花节、美食文化节、农民丰收节等各类文旅节庆活动,打造体现海城特色的融合联动发展新模式。

    (三)夯实基础,丰富内涵,加速实现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向改革要动力,以产业促发展,优环境强保障,不断谱写海城乡村振兴崭新篇章。

    一是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启动新获批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改革试点,在全市铺开以腾鳌为先期试点的“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构建以党建为引领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巩固土地确权成果,依托确权紧地空间,发展农业产业项目,壮大村集体经济。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加快发展民宿经济、农村电商、乡村旅游、乡村文创、养生健康、运动休闲等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乡村振兴。

    二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体系。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速“粮菜果畜”主导产业升级,实施南果梨提纯扶壮、提质增效、提档升级工程,推动设施大樱桃产业发展,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兴经营主体,积极培育一批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知名品牌。着力推进万亩高产优质水稻育种基地建设,建成海城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升级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筹划建设海城市农产品深加工园区,加速推进北京新农利合公司农产品批发市场、海城农产品特色馆等项目建设,有效吸引工商资本进驻农业领域,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三是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推进垃圾减量化、收集分类化和处理资源化,建立健全“户分类减量、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置体系,垃圾减量化实现60%以上的治理目标。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确保省美丽示范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其他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以上。全面实施村庄环境绿化工程,因地制宜,见缝插绿,提高绿化覆盖率,建成一批绿色村庄。

    (四)落实责任,加大力度,全面改善生态环境。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湖草系统治理,着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

    一是狠抓大气污染防治。在完成116家镁制品企业在线监测设施安装基础上,狠抓镁制品加工企业和菱镁集聚区公共区域无组织扬尘整治,加强矿区企业、厂区路面、堆场、料厂硬化,以及库房、围挡、遮盖等设施建设,消灭露天堆放,加强交通环境整治以及扬尘治理,彻底改善区域空气环境。全面开展“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行动,建立高压动态管理机制,并严防其异地转移、死灰复燃。狠抓秸秆禁烧防控,加快推动感王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二是狠抓水环境污染防治。在巩固海城河、五道河全域水质明显改善成绩的基础上,强力推进东四、析木污水处理厂建设,确保牌楼、耿庄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加强污水处理厂日常监管,实现稳定运行、达标排放,彻底解决海城河、五道河水质问题。扎实推进“河长制”,加大境内60条河流巡查力度,继续开展“封口”行动,严厉打击各类涉水违法行为。强化饮用水水源地周边环境的管控排查,加强饮用水、水源水、出场水、管网水、末梢水全过程管控,确保城乡居民喝上放心水。

    三是狠抓土壤污染防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计划,加强畜禽污染监管,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水平。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加强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全面整治畜禽粪污排放、垃圾倾倒、河道放牧等现象。严格控制村内外小、散、乱养殖行为,将沿河300米流域范围划定为限养区。

    四是狠抓生态修复治理。以丹锡高速公路两侧1000米以内及1000米以外可视范围为重点,推进菱镁矿山梯次修复工作,加速将矿山开采方式由露天开采转为洞采。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强化白云山、九龙川、三岔河等自然保护区管控,全面加强公益林和水源涵养区保护。加强林业执法,开展“小开荒”执法行动,对“小开荒”行为进行彻底清理,实现退耕还林。开展“木片厂”执法行动,对东部山区所有的木片厂进行关停,打击一切违法加工行为。开展“矿山占林”执法行动,对矿山侵占林地行为严格整治,恢复山地植被,有效保护25度坡以上森林资源。

    (五)统筹规划,精细管理,推进文明城市和活力城市建设。以深度融合大发展的格局和理念,全面贯彻落实鞍山推动城市活力建设的战略部署,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全力打造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充满活力的美丽家园。

    一是全面完善各类规划。坚持“严守底线”“注重留白”,全面启动“十四五”规划编制,加速完成海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和农村村庄规划编制,以此为基础,探索推进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四规合一”。 

    二是提升城乡建设水平。对照文明城市标准,加大城区道路、供水、供电、供暖、垃圾处理、污水排放、河道清淤、公厕改建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深入实施城区绿化、亮化、洁化、美化工程,完成富强、合力等10个老旧小区改造,推动双龙山公园开工建设。严格限制城区外房地产开发,做好城区内剩余地块腾迁工作,适度引进优质房地产项目,在保证合理去化周期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居民住房品质。严格落实“路长制”,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抓好农村公路维修改造、危桥、村道安防、安装标示等工程建设,确保总投资额1.5亿元的小姐庙渡改桥项目投入使用,加速推进海岫铁路平改立工程建设。

    三是优化城市服务管理。加速智慧城市建设,健全城市网格化管理体系,推动城市管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提升物业管理水平,加强供暖运行管理,着力解决交通拥堵、交通安全以及停车难、停车乱等问题,进一步加强出租汽车行业管理,确保行业运行稳定,让人民群众住的舒心、行的安心。继续开展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公共秩序、违法建设等城市环境专项整治工作,让城市环境更洁净、更宜居。

    (六)以民为本,加大投入,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协调发展群众最关切的就业、教育、养老、医疗等社会事业,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优化社会服务保障。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确保养老保险金足额及时发放,医保基金收支平衡;加大劳动保障维权工作力度,坚持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全面做好职业技能培训,落实贫困家庭就业、救助政策,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构建“居家、社区、机构、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做好农村留守、困难儿童关爱服务,保障各类民政补助资金精准发放。继续深入推进扶贫攻坚,开展“两普两帮一提升”工程,提高产业扶贫水平,确保在册贫困户动态为零。2020年启动城乡贫困户一体化扶贫工程。着力推进双拥模范城创建,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切实做好退役军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二是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补强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短板,完善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抓好教育质量提升和高考改革工作,加大公共教育资源供给保障能力。积极推进教师队伍“县管校聘”、教师绩效工资发放、学校D级危房改造和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整治工作,扎实开展营养午餐、校车进校园、智慧校园建设工作,为学校特色发展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海城教育。

    三是提升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确保第三人民医院异地新建项目投入使用,加速中医院铁西院区2万平方米综合病房楼和各镇区剩余4所标准化公立乡镇卫生院、241个标准化卫生室建设,积极谋划中心医院南侧和西侧旧楼维修改造项目。依托中心医院和中医院两大医疗集团,着力提升全市三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落实计生服务奖励扶助惠民政策,完善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数据库,搭建海城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提升百姓就医服务水平,打造优质医疗环境。

    四是提高社会服务水平。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继续推进抓好各领域治乱工作。充分发挥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作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维护良好社会秩序。持续开展信访矛盾减存控增三年攻坚计划,完成减存控增目标任务。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重大特大事故零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力度,保证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运用好8890政务服务平台,及时发现各类民生短板,全面解决群众合理诉求。

    (七)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高政府治理效能。坚持以思想认识为先导,政治合格为根本,过硬作风为保障,廉洁自律为约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通过政府自身建设能力的增强,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是全面强化思想建设。深度发扬“敢为人先、开放笃实、诚信守正、善做善成”的海城人精神,坚持在纵向贯彻中坚定思路,在横向比对中拓宽视野,既不盲目尊大也不妄自菲薄,踏实本分的对待每一项工作,创新高效的破解每一个问题,以虔诚和坚定的初心践行使命,切实发挥思想先导作用,做到以事为轴心,做就做得具体,做就做到深入,做就做得细致,做就做到彻底,不断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开展。

    二是全面强化政治建设。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的领导,坚持把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贯穿于决策和执行全过程,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与民主党派协商,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以8890义务监督员机制为先期探索,继续完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人民群众参与政府工作的有效途径。强化政务信息公开,落实各项保密制度,不断提升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水平和政府公信力。

    三是全面强化作风建设。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永恒的教育主题,大兴调研之风,坚持深入基层查实情,办实事,解民忧,真正解决实际问题。持续开展“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专项行动,采取定期调度,定期汇报,定期抽查的方式,推进全市各项目标任务按时“交卷”,提升工作的时效性。发扬动真碰硬、克难攻坚的作风,重点整治“闭门施策”“推诿扯皮”“政令空转”“留痕管理”“督考过多”“文山会海”等“四风”问题,不断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努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四是全面强化廉政建设。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责任,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开展。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自觉接受监察监督、巡察监督、审计监督及社会各界监督。坚持政府过“紧日子”,群众过“好日子”,执守简朴、力戒浮华,把宝贵的资金更多用于为发展增添后劲、为民生雪中送炭,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同志们,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鞭,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创新、砥砺前行,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甘当奋斗者,争当排头兵,勇当追梦人,为海城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