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新形势下的保护与发展要求,依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的相关要求,我局依法组织编制了《海城厝石山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用以指导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为确保我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更加科学、合理,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合理更新和科学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定,现将规划方案主要内容予以公示,征求公众意见。公示期为30日,欢迎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一、公示时间
2020年11月23日—2020年12月21日
二、公众参与意见收集途径
公众可通过电子邮件、信函等方式提出书面意见,书面意见请明确表明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公示意见”(请在信封上、电子邮件主题栏处予以注明)。
电子邮箱:hc3201280@126.com
通信地址:海城市开发区淮河路20号海城市城乡规划局规划412室(邮编:114200)
咨询电话:0412-3201280
三、有效反馈意见
为便于更好地沟通和完善规划,请在提出意见或建议时,注明联系人真实姓名及联系方式;以单位名义反映情况的,情加盖单位公章。
四、公示内容
具体公示内容详见附件。
海城市自然资源局
2020年11月23日
附件:
海城厝石山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一、规划原则和目标
1、真实性原则,保护历史信息的真实载体。
2、完整性原则,整体保护街区历史环境。
3、可持续性原则,合理利用、永续利用历史文化遗产。
二、历史文化价值与特色
自清代建成后,厝石山周边便成为重要的居民聚集点,大小商铺林立,商人、民间艺人等来往不绝,厝石山历史文化街区见证了海城市清晚期至今的历史变迁。街区内历史文物众多,包括清代、民国、现代等多个时期连绵延续,可谓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长廊。现文昌阁、地鼓沾钟、歌风亭、和龙潭印月四景已无存,但靖安祠、惜字亭、去思亭等遗迹尚存。街区内保存的琉璃影壁、靖安祠、惜字亭、去思亭、万字会旧址及保安寺、海城文庙等文物保护单位和魁星楼等历史建筑,完整地反映了海城在明清时期的地方民族特色和历史风貌。并且,厝石山巨石上存有大量属旧石器时期的“杯文”遗址,有助于提高对辽东半岛古文化重要意义的认识,具有很高的古文化研究价值。
海城市厝石山及其周边地区,依托厝石山公园内保存较为丰富的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完整地反映了海城在明清至民国期间的历史风貌和地域特色,有较高的研究与保护价值。
三、规划范围
1、整体保护范围:南至环城南路,西至环城东路,北至震兴路,东至中街路,包含核心区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范围,保护范围总面积25.0公顷。
2、核心保护范围: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是厝石山公园,其内部文保单位、传统风貌建筑较为集中,空间格局保存完好,需要严格控制的区域,保护范围面积为4.7公顷。
3、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除核心保护范围以外的区域为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面积为20.3公顷。
四、保护理念
以“老海城、市井味、时尚范”为目标,构建合理的格局与风貌,植入具有活力产业与生活秩序,彰显文化与内涵。
以原真性、人性化、时代性、可操作性为保护原则,使厝石山历史街区在保证原貌的基础上得到整体风貌的提升。
五、规划定位
总体定位——乐游厝石山,闲赏古今城
将厝石山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成为具有“清民”特色、市井氛围的历史文化街区;具有“文化彰显、休闲娱乐、康体健身、特色餐饮等功能”的历史文化街区。
六、保护策略
突出“留、改为主,拆为辅”。在“留”方面,尽量保护历史、延续风貌;在“改”方面,强化风貌、优化环境;在“拆”方面,应对需求,结合实际情况,新建建筑延续历史风貌特色,同时增补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拓展公共空间。
七、保护目标
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和街区保护的双重目标:一是利用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增加文化活动功能,成为海城老城区的特色文化空间集聚区;二是利用厝石山公园绿地、休闲广场等要素,增加富有特色的绿化层次,成为海城老城区的核心绿地景观。
八、保护规划
规划包括整体空间格局规划、功能完善、风貌控制、传统街巷改造、节点打造、高度及视线廊道规划、资源保护规划、文化传承等内容。
用地布局:通过对街区用地进行重新梳理,植入产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等,形成合理的空间布局。
产业规划:规划通过产业植入,构建六大主题功能区,分别为餐饮主题商业区、休闲娱乐养生区、文化主题商业区、民国风貌体验区、多彩宜居生活区、公园康体健身区。
交通系统规划:街区路网延续现有街区肌理,结合街区未来发展职能,按照街区内步行优先原则,首先满足步行空间的舒适性。慢行体系结合街区内资源和空间现状,形成一环多支的慢行交通网络。
风貌管控规划:以留为主,拆除危房与风貌突兀、品质过差的建筑;拆除阻碍街道通行的违章建筑。整体风貌改造延续历史时序,按照明清-民国-八十年代-现代的时间轴,构建体现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貌区。
视线廊道规划:保护厝石山公园正门至南侧海城河的视线通廊,确保视线通畅;保护厝石山公园看西侧三义步行街的视线通廊,体现历史文化风景特色一条街区;保护厝石山公园的视线通廊,严格控制从魁星楼远眺周边的视线不受遮挡,并保证魁星楼 1/3 以上部分可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