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由海城市民间高跷秧歌艺术团申报、辽宁省体育局推荐的“海城高跷”项目,成功入选2025中华体育文化优秀项目(节庆项目类)。这份荣誉的背后,不仅是传统艺术的魅力彰显,更离不开各级文化保护部门的深耕与守护,为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再添重要里程碑。
作为流传于辽宁海城及周边市县的传统民俗,海城高跷的历史可追溯至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距今已有三百余年,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多年来,海城市文旅局、文旅中心、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等各级文化保护部门始终将其视作地方文化瑰宝,从史料挖掘整理到技艺抢救保护,持续开展系统性工作。早在多年前便组织专人走访老艺人,记录“扭、浪、逗、相”等核心舞蹈语汇,留存“孔雀开屏”“叠罗汉”“大风车”等高难度绝活的技艺细节,为高跷艺术的活态传承筑牢根基。
如今,海城高跷已发展为集舞蹈、杂技、音乐、小戏于一体的独特形式,更因极强的观赏性被誉为“木棍上的东方芭蕾”。自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海城高跷的“舞台”不断扩大。它曾亮相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国际盛会,多次登上央视及各大卫视节目;还组织百人队伍参与中国农民丰收节、千山梨花节等节庆活动,为辽吉职业篮球对抗赛、全国青少年篮球联赛等体育赛事助力,有力推动了文化、体育、旅游、健康产业的融合发展。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2010年上海世博会不仅如此,海城高跷的足迹已遍布全国各省市及“一带一路”沿线多国,曾访问美国、日本、俄罗斯及非洲国家,累计斩获国际国内奖项十余项,成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亮眼名片。
此次中华体育文化优秀项目推介活动,是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的重要配套活动,自2020年起便致力于挖掘、保护和推广中华传统体育文化。2025年的推介工作共收到来自28个省(区、市)的345个项目,经遴选仅36个项目入选,其中优秀节庆项目仅5个,海城高跷的入选,既是对其文化价值与体育属性的双重认可,也为传统艺术的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
未来,海城市文化保护部门将以此次荣誉为新起点,继续深化对海城高跷的保护、传承与创新,让这份植根于中华文明沃土的艺术瑰宝,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彩,持续向世界讲述生动的中国民间文化故事,彰显传统艺术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蓬勃生命力。